第五七八章 誰主誰從(第1/3頁)
章節報錯
現在的建州水軍就是如此的一個現狀,近六萬的人馬,若是算上那些輔助兵和後勤的話,就差不多有十萬人左右,這也是因為是水軍,要是陸軍,六萬的兵,就得有十萬的輔助兵,兵士要操練,自然洗衣餵馬等等的雜活都要交由輔助兵來做,尤其是那些世族或士族子弟,一個人就帶了三四個家丁來做他的輔助兵,普通的百姓當兵的,也就只能選那些服徭役的百姓人家來做自己的輔助兵,徭役有時間限制,所以,輔助兵的輪流更替也造就了寒門子弟在戰力這個起跑線上就要低過富家子弟不少去,而通常呢,富家子弟裡,又相對更愛惜自己的生命一些,富貴還沒享受夠呢,哪能就那麼死去,所以,這就造成一種怪現象,一個是有戰力的不出全力,而肯出全力的戰力又被條件所限發揮不出來。
鎧甲很重,靠自己是穿戴不起來的,必須至少有一個人從旁協助才行,當一穿上了鎧甲,身手的靈活度就降低了許多,也是不大可能協助他人穿戴鎧甲的,因此必須有輔助兵,輔助兵是不上陣殺敵的。而對於一些將校官來說,他們的鎧甲的防護更嚴,重量也就更重(有人曾經複製出了唐時名鎧,明光鎧來,重達三十幾公斤,這還是採用的後世優質鋼材,甲片變薄的情況下,若要是以鐵甲的話,起碼上百斤都有。),因此一般來說,十萬兵就至少要配十萬的輔助兵,這就二十萬出去了,那些號稱雄兵百萬的,都是噱頭,哪有那麼多的人來給你用?
建州水軍的馬少,他們的戰鬥本來就是以水上戰鬥為主,鎧甲的防護也不用需要像陸軍那樣的厚重,只要能防得住箭射就差不多了,因此倒可以兩人甚至更多人共用一兩個輔助兵,所以水軍的輔助兵就要比陸軍少得多。
而這六萬人馬裡,除了火長伍長不缺外,有資格自領一營的中級軍官還不到十個,更多的都是那些剛入品,只能領一隊兩火人的剛入品的軍官,還都是從以前的火長升上來的,就是一個典型的兵多將少。
所以李世民才皺眉,所以才有了黃大那一聲。
如果放在以前,建州水軍的幾萬人馬,足以威脅到大唐的一地之安危,足以讓朝中的許多相公心生忌憚,就是幷州總管李世積,一個堂堂的英國公,其麾下人馬也不過四萬之眾而已,這次和回鶻幹起來,還是朝廷下的旨意,令周圍的軍馬統一歸英國公統帥,這也才湊起了十萬兵馬,而王霖泊,不過是一個從小小四品將軍而已,在軍官裡面,勉強是個剛入流的上層軍官,竟然就有了六萬兵馬,還有二十艘樓船,雖然這其中有六艘是明年要歸到徐國緒統領的出海艦隊裡去的,還有四艘是作為定期航船的備用船隻的,但就只十艘樓船,已經是超越了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曾經的大江水軍。
但現在不一樣,首先水軍怎麼打,也威脅不到長安,沒有馬匹,沒有步兵應該有的裝備,水軍擁有的只是適應水戰的裝備,在水上,或許十萬陸軍也幹不過水軍,但在陸地上,這六萬水軍,有東山和西山羽林這兩營就足夠對付了,更何況還有千牛衛,還有持金吾和金吾衛呢?因此李世民一點也不擔心水軍的強大會動搖到他的根基,要真能動搖而且想動搖,當初黃大殺到東瀛後,就賴在那不走了,知道有建南這麼個地方,水軍自己派人去佔領了等等,朝廷也是莫可奈何的。
陸軍之將到了水軍來,也只能是從頭來過,從小校幹起,這一點李世民倒不糊塗。與其從陸軍上調了那些不熟悉水戰的將領過來,還不若就在水軍中培養呢,因此他就有了讓這些將領名正言順的可以領一營的想法,中層將領多幾個有什麼?他只要管好王況和王霖泊就夠了,王況麼,這個不消停的傢伙不會有二心,不然也不會提出將建州水軍一分為二甚至一分為三的意見了,這個可以放心;王霖泊麼,他的根基是在太原呢,而且水軍裡建安兵最是多,只要王況同意,他一道旨意,就可以輕輕鬆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