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李世民如此信賴王況,其中王況不貪戀權位和不染指海外利益是個原因;王況幾乎是以一己之力而使得大唐用了幾年就完成了本來至少要三四十年才能完成的積累也是個原因;但更重要的一點是,王況只要出手,就幾乎可以少費兵卒,甚至是不費一兵一卒就將一些地方收歸到大唐的疆域版圖裡來。

比如說東瀛,只傷了兩個兵士,還是自己人誤傷的,就拿下了那麼大的一片地方,地方倒也罷了,關鍵是那裡有個巨大的銀礦,現在又發現有金子,可以說,打東瀛是根本沒花朝廷一文錢,本來就是要沿海巡邏的,無非就是跑遠一點罷了,給養還是琉求提供的,中間還順帶著收編了好幾幫海賊,大大的擴充了水軍兵士的實力,不光如此,就連琉求也歸附了。

建南,建東也是如此,建南設州已經提上了議程,建東雖然沒設州,但其以一縣之力所佔地盤,比中原任何一個州都大,要不是人口嚴重不足的話,早就設州了;還有那個王況提議過的要設立的建西州,因為地理勘察還沒完成,所以現在只是在輿圖上標出所在而已,但李世民相信,建西設州只是遲早的事,可能就是在王況剿了建西以南的海賊,並且完成了他要讓建州水軍開到唐林港去搞什麼演練的真實目的之後。

建州水軍開去唐林港的目的,李世民一下就瞧了出來,這是要給林邑一個下馬威呢,這樣也好,這些年林邑頗有些不安份,常常向朝廷抱怨說伏羅唐林兩州應該劃撥給他們,這也太貪心了,一個藩屬國竟然敢開口向宗主國提領土要求?而且每年的上貢也是一年比一年少,這樣的孫子,不敲打敲打怎麼成?只是李世民還沒看出來,王況將水軍開到唐林港,卻是瞄準了真臘去的。

一直以來,大唐在南邊都駐軍不多,就為的是避免引起南邊的屬國比如說六詔和林邑的恐慌,現在北邊西邊都還沒穩定下來,所以有必要安撫一下南邊的情緒,畢竟不管如何,這些南邊屬國可是自前漢以來,都沒跟中原王朝明著對上的,而且其國中又幾乎都是華夏兒女居多,自然是要跟北邊西邊區別對待。但這樣的後果就是,那些藩屬國見唐軍不多,就夜郎自大了起來,以為自己不是沒有機會跟大唐對著幹的,一個個上躥下跳的要求這要求那。

所以,不管王況怎麼鬧騰,怎麼個不消停法,最終受益的最大者就只能是朝廷,想想下,幾乎不用動什麼軍隊,就可以將周圍的敵人給收伏的伏伏貼貼的,如此合算的買賣,李世民怎麼不支援?朝廷上下又有誰敢出言反對?誰要真敢反對,都不用王況出聲,不用李世民出手,其他大佬早就跳了出來,用唾沫將其淹得連一點渣渣都不留了,姑且不論朝廷能有多大的利益得到,就光各家族幾乎都能從中分一杯羹這一點,就值得他們將賭注全押在王況身上,再說了,王況到現在似乎還沒輸過?

來到大賬,遠遠的就見王霖泊正埋頭和將領們商量著兵力要怎麼個分配法,要分到唐林港多少兵,分到呂宋港多少兵,到了唐林和呂宋後,是以水軍為主呢,還是以當地駐軍為主,這些都是要商量著來的,商量好了後再上報給王況,讓王況去想辦法安排去,誰讓這演練法是他提的呢?誰讓水軍是歸他建安侯管的呢?

“依某看哪,乾脆全派到呂宋去算了,兵力合在一處,也好統一排程,再說了,咱們那麼多兵去,那建南軍就不好指揮咱們。”說話的是一個五大三粗的中年將領,王況對他沒什麼印象,但黃大卻認得他,低聲對李世民和王況道:“此人姓媼,乃前隋降將,因在隋朝水軍呆過,因此王將軍就將他從大湖(大湖即太湖)水軍中要了過來,曾在長安時與應國公次子武元爽有過沖突,因此對應國公一家殊無好感。”

“因何起了衝突?”李世民問,本朝的開國元老或者其部下都會有欺負地位不高的前隋降臣的傾向,李世民對這個是比較關注的,他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