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二章 接二連三(續)(第2/3頁)
章節報錯
溉之用,這些都是風車的隱含價值,所以說,風車不是一世得利,而是要經過長期的時間慢慢的將投資收回來,這就如同如今正在建造的馳道一樣,朝廷和各地衙門投入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又沒有後世那種幾十公里就設個收費站的做法,想要收回顯性成本那是幾乎不可能,但是馳道的建成,卻有能為天下物資的交通,人員的流動而創造便利條件,所以說,像這種基礎工程,是不能光看其經濟效益的,而重點應該看到其社會效益才對。
王況花了足足半個多時辰,從人力節省,到民心向背,最後提升到了萬一發生戰事,風車還可以為少水的地區汲水以做儲備等等,說得口乾舌燥了,閻老頭和萬海這才似乎有點明白,不過對一架風車的成本能否控制在萬貫以下還是沒多少信心,只是王況既然這麼說,他們只能試著去做,好在如今萬海有蒲熙亮的支援,閻老頭又能調動器作監的人力和物力,真想要下定決心去做這件事的話,也不是太難。
初步商議,這風車的最關鍵部件變速箱還是統一由器作監製作好後運到那些無水的各州縣去,如此一來,集中製作又能降低許多成本,也省得各州搞重複建設,至於風車房的其他部件,將圖紙下發了去後,讓各地按圖來做,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集中製作關鍵部件,也利於技術保密,因為變速箱的原理,就連萬海和閻老頭都還沒弄明白,所以,只要圖紙不外流,外人是想仿也是非常的困難。
他們倆臨走的時候,王況提了一句,可以去行軍餅坊裡看看那罐頭的流水作業方式,這關鍵部件如果按流水作業的方式來生產,對工匠的技能要求就會大大降低,同樣的,一個工匠如果只知道其中一道的工序,那麼技術洩密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兩相里一疊加,生產成本的降低幅度就不可小看了,要知道,一個匠官的薪俸及補貼那可是一個普通匠人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就比如說蒲熙亮,他的薪俸是每月四貫二百文,加上官服,碳補,水補等等的開支,他一個月可以從朝廷上領到近十貫錢,如果碰到什麼節日,朝廷又另有賞,這個賞就不是幾貫的衡量了,而是動不動就是上百貫,因此,事實上,蒲熙亮一年的收入起碼在千貫上下。
而一個普通匠人呢,一個月,最高的不過一貫錢而已,一個最低階的匠官光明面上的薪俸就有兩貫多,算起來是普通匠人的數倍。閻老頭這第一臺風車,全是手工由那些高階匠官一點一點的琢磨出來的,成本自然是居高不下了。
如此的時間,就這麼一天一天的流逝,王況第一次感覺到時間過得飛快,春天都還沒好好的感受一下,轉眼間夏天就到了,幸好林穎芝她們幾個也體貼王況,並沒有給王況添什麼亂子,林穎芝和小芣苡及冬梅各自帶了自己的兒女,每天倒也是其樂無窮,而另外三女呢,又是一頭紮在海露的種植裡去,她們已經種上癮了,而且,都不用王況說,竟然也被她們發現了海露可以用來烹菜,或許,女人天生就對香味有感覺吧。
到了夏初,王冼的魚拓名聲已經傳遍了長安和洛陽等這些才子文人相對集中的地方,幾乎人人都以能擁有一張魚拓為榮,而王冼也不負王況重望,或許他本來就對這一行有著天賦,竟然被他研究出了拓蝦拓蟹等方法來,總之一句話,只要是一樣東西,只要這個東西是有一點硬度足夠承受拓印之力,只要這東西是有形狀,有紋路的,這個紋路不是畫上去的,他都能拓出來!
因此他手下出的作品的內容也就日漸的豐富了起來,像是先前路人甲口中所說的魚躍起來吃蟲子的那一張裡面,那蟲子也是拓的。至於說魚腥味,其實也不復雜,拓魚後,魚腥味自然就留在了顏料上,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漸漸消失,所以,聞到魚腥味,尤其是一個對魚有著強烈喜好的人聞到魚味並不離奇。
甚至於閻立本也丟下李世民要他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