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要怎麼放,植株要怎麼種,簡單一句話,就是種稻谷的法子,也就是狹義上的新耕種法。

而黃良,卻是能深刻的體會到所謂的新耕種法絕對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的簡單的,可以說,如果有一兩個關鍵環節沒做到位的話,那麼或許安息人在得到新耕種法的頭一兩年是可以獲得豐收,但接下來,等到地力被抽乾了,或者說等到水力不夠了,或者說人力不夠了,等著安息人的恐怕就是一場惡夢。

就算是在狹義的新耕種法基礎上再多教會安息人一點技術,以安息如今的國力,也是絕對不要想支撐起如此龐大的工程的,要知道,建州當年的新耕種法子,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其他條件逐步成熟了之後,先由慎家試點,然後才逐步推廣的,以當時建州的財力,推廣新耕種法也用了近三年,而完全推廣到整個大唐,也是用了好幾年,都是在確保了有退路的前提下才去做的,是有著番薯這個高產的保障,有著田埂套種的保障,即便新耕種法失敗了,也能保證農戶不至於顆粒無收才大力推廣的,而安息的國力,顯然搞不起,至少十年之內,搞不起來,那麼大唐的西部,就有了至少十年的穩定期,這對大唐而言,是難得寶貴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