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0一章 調整策略(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朝堂上宣讀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雖然說這時候見皇帝不需要三跪九叩,和皇帝說話也只管坐著就行,可朝上動不動就嗡嗡一片,王況不是很習慣,再者,常朝而已,本來就是有事就去,沒事可不去的,又不是那一旬一次非去不可大朝。
王況還有事要做,就在前日裡和老魔王口中的“小猴子”侯君集談論周邊局勢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呂宋島!
呂宋島後世是菲傭所在,現在的呂宋島上應該已經有人居住了,說起來,呂宋島上的人都帶有漢人血脈,有的多有的少,基本都是先秦時期或者更早的時候,甚至比建東人還早到的呂宋島的漢人和從其他地方比如說天竺遷移過來的人的雜交後代,說難聽點,就是雜種!
這時候的呂宋人可能因大唐還是世界第一強國的緣故,所以對大唐的商船倒也熱情,常以華夏後裔遺民自居,但在後世,這些人連帶著建東以西的後世叫印尼猴子的人,對華夏可沒那麼友好,有的人甚至還冠著漢家姓,乾的卻是數典忘祖,殘殺漢人的勾當。
因為之前考慮過要給東南亞的矮人族,這個人類唯一的兄弟留個地盤,所以王況並沒有先動東南亞諸島的打算,而沒有王況的交代,王霖泊的船隊是每次路過呂宋島停靠補充給養的時候,也沒起過佔領的心思,從這點上看,王霖泊絕對是一個很聽話的下屬,王況讓做的就做,沒讓做的就儘量不做。至於說給了黃大一支船隊北上東瀛,那也是因為黃大的位置特殊使然,大體上,王霖泊從家族中得到的訊息就是,黃大的意思,那差不多就是王況的意思。
但是侯君集的想從東瀛上分一杯羹的心思,也透露出了朝廷上下不少人的心理,茫茫大洋,既然有建東,既然有東瀛,那麼就必定還有許多沒開拓的地方。而王況先徵建東,後徵東瀛,又有琉求國主定居到了建安,擺明了,琉求國用不了多久,也就自然會消失了,成為大唐疆域中的一部分,可以說,但凡是王況染指的地方,都將會成為大唐疆域,現在呂宋如果王況不先一步的話,可能會被人搶先一步去。
王況不擔心別人去搶功勞,他擔心的是自己東南亞規劃會被打亂了,到時候,如果大家一窩蜂的湧了去,各個世家都仿了王況的例來個先佔領再上報的話,東南亞就會陷入無序的開發,到了最後,王況希望給矮人族留個地方的想法就要落空了。
與其等到最後鬧得不好收拾,乾脆自己先一步將這個地方規劃好來,呂宋到現在為止並沒立國,還只靠著家族的威望來維持著當地的次序,可以說,在經濟上是封建社會,但在制度上,卻是部落氏族制度,是時候調整一下策略了,對王況來說,錯了就是錯了,改回來就是,不用顧及什麼臉面,現在發現錯了,改回來還來得及,如果一定要維護自己的所謂臉面,死不悔改,到時候哭都來不及。
南詔存不了多少年了,在接下來的年頭裡,南詔會有一個迴光返照的過程,領土先是擴充套件,然後被唐所滅,這也只能怪南詔國主自不量力,覬覦嶺南,所以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到時候南詔一併入大唐版圖後,整個北部灣就會成為大唐的內海,如果再往南開發,那麼到東南亞諸島就會方便快捷得多,也就是說,如果南詔覆沒後,自己再加把勁,勸說李老二再往南去,那麼東南亞諸島的開發速度將會快過建東。
這樣也好,等到將西邊的安息大食打退,再將東南半島搞定,那麼就會對吐蕃和天竺形成三面包抄之勢,小三就沒有了那麼大的發展空間,省得以後天天跳腳,或者,直接將小三分成若干個國家,也不是不可能。
要說王況不想將小三的地盤搞定,那是不可能的,但現實的情況就是,小三和吐蕃隔了個喜瑪拉雅山脈,這是天塹,後世都沒的辦法,唐時就更不可能,可以說,一道政令要從長安傳到印度半島上去,要麼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