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兩人都有家有室的,做事自然不如高三來得毫無顧忌。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高三在富來客棧裡一直是個小角色,而且自己去長安之前,他就跟著王五磨石球,已經很少在富來客棧露面,若是有人調查起來,他也是最不引人注目的。

在這之前,還有一件事要做,王況並不知道這時候壽山村叫不叫壽山村,所以,就必須要先去打聽清楚,如今王況和王冼已經回到了建安,在建安,王況就是地頭蛇,又有王凌、黃良、林明和李家小子在,王冼的安全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所以,王況要黃大抽空去福州一帶暗暗尋訪石頭的產出地,然後再告訴隨後去的高三,讓他把地買下來。

第二天一早,王況就把高三叫了過來,也沒跟他說田黃的事情,只是交代他,要他早做準備,年後就要攜帶了銀錢,去福州找一個叫壽山村的地方,想辦法在那裡定居下來,若是找不到壽山村也不要緊,就在福州城裡住下就是,再用王況給他的本錢想法子謀個行業出路,在那裡安定下來後,再慢慢的根據黃大的指引,把黃大定下來的土地不管用什麼辦法,也要買了下來。此時整個閩越都是剛入唐不久,人煙稀少,田地非常的便宜,按說王況給高三的錢足夠他買地了,但是王況不想引人注目,所以需要高三找個行當做掩護,而且不能透露出和自己的關係來。

高三本就是個孤兒,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自然是到哪裡都成,只要不讓他離開小東家就行,現在雖然是要去福州,但也是幫小東家做事,而且是獨擋一面,這讓一直就很羨慕孫二的高三期待了起來,雖然他不知道王況為什麼要去那麼遠的地方買地,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小東家做的決定就從來沒有賠過的。

田黃的事情總算是安排好了,王況又要開始忙起溫室來,這個時候,離第下第一次霜已經沒多少時間了,再過個把月,地裡的所有綠葉菜就會被霜打光,王況在路過唐興的時候,已經交代了要慎家幫著自己收丹桂和金桔,一斤兩吊的價格,很是誘人,一棵樹,怎麼地最少也能打下兩三斤來(灰雀沒收過這兩種東西,不知道一棵樹產多少,但二者很輕,想必產量也是高不到哪裡去的,就這麼定了,若是有誤,也不改了。),據慎家人說,尋常人家,一般都會在房前屋後種那麼幾棵,以前都是任其隨著雨打風吹去的事物,如今只要有種的,一般都能有幾吊錢的收入,肯定會收到很多下來,等到明年,那麼種丹桂和金桔的人就會多起來,再過個三五年,怕是這產量王況一人也吃不下了,王況當時就笑笑:“況自然是吃不下,但況為何要吃下呢?況只需這幾年的時間而已,到時候,況定讓整個唐興因了這兩樣事物而聞名天下。”

王況有了田黃,對其他的東西就不再怎麼注意吃獨食了,而且,如果能把唐興的桂花和金桔的名頭打出去,只憑了這兩樣,唐興不用十年,必定能從下縣邁入上縣的行列,至於說別地移植,想都別想,後世都做不成的事情,這時候誰能做到?之所以只有唐興才有丹桂和金桔,王況曾經聽自己一個學農的同學說過,那是土壤因素,水的因素,氣候因素等等眾多條件所決定的,換句話說,丹桂在唐興是丹桂,但在別處,就不再是丹桂了,其色香味都會有著顯著的區別,金桔亦是如此。

因為只得三千多塊的璃瓦,王況也沒打算在別處搞試驗,自己後院裡空地多的是,三十多平米並不大,在王況的指揮下,李老二派來的幾個人都忙乎了起來,砌牆的砌牆,挖坑的挖坑,編草簾的編草簾,育種的育種。又請了木匠來做了個架子,兩天工夫,一個大棚的雛形就出來了,地也翻過,全換了肥土,就只差蓋璃瓦了,為了要保溫,就必須是得璃瓦之間密不透風,王況還是用了最土的法子,豬肝,糯米和雞蛋清搗爛了和勻,抹在璃瓦間的縫隙裡,這麼一粘,等幹了之後就非常的牢固,哪怕是建安歷史上最大的風也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