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0章 流水大席和大功勞(第3/4頁)
章節報錯
被酒樓聘了去,那以後過日子就不用再發愁了。
當然這樣的人家,通常都是家中沒什麼勞力的,或者說,家中需要供人讀書的,讀書在這個時代是件很奢侈的事,一本書的價格都能抵上小戶人家近一個月的生活費。否則,以這兩年建安的情況,只要肯幹,吃飽穿暖基本上不存在什麼問題。
王況作為宣德郎,也是有必要去分派東西的,和別的官員不同,他通常進門就看這家有沒勞動力,在交談的過程中,去發現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貧困。
家中沒人讀書,又沒有勞動力的,就只能想辦法讓不是勞動力的人也能賺到錢,有讀書的,就要想辦法減輕讀書的負擔,走訪了一圈下來後,在回去的路上,王況漸漸的有了點想法,不過這還需要和黃良及林明商量過後才行。
不是勞動力的,可以找些輕便又能賺錢的行當,最好的就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業,或者說是養殖業,這個暫時沒有什麼快捷的途徑,養殖業要發達起來,首先交通要先便利,把運費能降下來,這才有可能,否則就靠著建州本土的這麼點人口,這麼小的市場,根本消化不了。
養殖業本來就是靠著以量大來降低成本取勝,不管是養雞也好,養鴨也罷,或者是養魚,單個的利潤比起一般農家養並高不了多少,只有靠量大,才有利可圖,因此就需要一個大市場來依託,同樣,也需要平常人家口袋裡有幾個錢,有錢才會來買,否則,一般人家裡都會養那麼三兩隻的,平時沒錢,誰會吃?
如果說,建安離長安或者洛陽這樣的大城市近的話,倒是可以,但是建安就根本是方圓幾百裡最大的城市,就連此時的福州,都比建安大不了多少,要去最近的大城,最短的路程都近千里,這樣的運費誰都承受不起。
因此思來想去,還是要等交通便利了後才能想辦法,否則,就只能選利潤高的產業來做。
至於如何降低讀書人的負擔,王況倒是有現成的辦法,而且馬上可以著手進行的,等到了開春,就可以把書籍的價格大幅度的降低下來。
“我還真是有先見之明啊,買了那麼多書來,不愁沒有母本了。”一邊走,王況一邊YY著,他想把活子印刷搬過來,泥活字他是做不來的,但是木活字,後世就有現成的學,後世的龍巖一帶,還有許多人是用木活字幫人刻族譜的,被人稱為譜師。
王況這一趟從長安回來,可以說是幾乎所有學子要用到的,會看到的書都被他蒐羅了至少有一本來,其中有那麼幾本,還是小魔王從他老爺子的書房裡摸來的,說是他家老頭書放著那只是好看,裝門面用的,浪費了,不然若給三郎更好,就連徐國緒也借了職務之便,支使了幾個黃門,花了幾天工夫,幫王冼從宮裡抄了些市面上買不到的書來。
這時候基本上都是雕版刻印,一版最多隻能印個幾百本書,一本書的雕版就幾乎能堆滿半屋子,如果採用活字的話,只需要幾十萬個活字,就可以了,而且一個字壞了就換一個字,不用像雕版一樣,只要一個字壞了,那整版就作廢了。
只是這個事情,又是大功勞一件,還是要把林明這個大舅子拉進來分享分享才是,王況可是知道,李老二一直對於讀書是豪門大閥的特權耿耿於懷的,若是這活字印刷一出來,大幅度的降低書價,就等於說許多寒門士子都買得起書,都讀得起了。
如今的科舉,中舉的幾乎都是豪門子弟,這固然和其在朝中有人有關係,但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毫門子弟買得起書,看得起書,讀的也比寒門的多,作起文章來自然是旁徵博引,比起寒門士子來是流暢了許多,文章做得好了,中舉的機會也就大了許多。
這才回到家門口,卻見門口停了大大小小好幾輛馬車,馬車上裝著的全是用厚氈布包著邊角的傢俱,這是誰啊?嫂嫂可沒這麼大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