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了當地的關卡,故意刁難,也是見麻煩事。

所以王況準備開闢另一條道路,他後世曾經花了一週的時間,陪著老闆繞江西跑了一圈,知道上饒的河口從宋時起,就是建州,汀州,福州這一帶進中原的交通咽喉,是古茶道上的一個重鎮,既然宋時可以開闢這條路,那麼現在應該也是可以的。

河口,既今鉛山(讀YANG ShAN)所在地,唐時並未設縣,是饒州下的一個小村子,從建州出發,經崇安(今武夷山)翻越武夷山脈之後,路就不會那麼難走了,然後到了河口,取信水入鄱陽湖,然後就直入大江,要去長安就往西,要去江淮就往東。可以說,如果這條路開通了,去長安的路途要近了至少三分之一。

以前去長安,是要先往東北到金陵,然後改水路往西南而行,可以說,建安,金陵和九江三地,形成一個銳角三角形,而從建安到九江則是最短邊,建安到金陵,金陵到九江,都是長邊。要是這新路一開通,就是直接走最短邊,不光路上的時間節省不少,還有人力物力的消耗都要少許多,這尤其是對一些有儲存時間限制的貨物更為重要,可以說,沿著這條新路,到長安幾乎走的是直線,沒什麼大的彎折。

饒州境內的路,都是現成的,雖然不是大官道,但路況還是不錯,可能這和饒州自己本地去長安去中原多是選擇這條道有關。現在的關鍵自然就是打通建州境內的山路,將以前那崎嶇的小道拓成大官道,但是暫時,還有一條道可選,那就是饒州到唐興的路是前年剛修的,在建寧縣崇安境內(此時的武夷山屬建寧縣)的路開通前,可以取這條道往鄱陽湖,也是能比取道金陵近不少路的,而且已經有行商在走這條道了。

對於王況準備開拓這樣的一條道,除了李業嗣可能也是從那封信中聯想到了許多而極力支援外,其他人都不是那麼熱心,者其中也包括了黃良在內。在他們看來,能取道唐興饒州就已經可以了,沒必要再花那麼大的精力去另闢一條道,那可是開山,不是平原上取道!而且是開一片山,不是開一座。雖然說開這條道要比從唐興到饒州這路要近個幾百里路,但工程委實也太大了些,他們擔心建州一地的力量,實在承受不起。

還好在他們現在對王況有著盲目的崇拜,既然小東家說要開,而且有必要開,那麼就一定是有必要的了。再說了,小東家既然提出要開,那麼肯定對財力等等條件都有了籌謀,因此這個決議倒也沒費什麼唇舌就定了下來,力爭要在三年內,將這條路開了出來,而且這三年中,除了正在進行的工程外,如果不是必須的,就不再另開重大工程,以確保這條路能儘早的完成。

當然建寧縣對這個工程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這路一開通,建寧在建州的地位和重要性就將是直線上升,想想看,整個建州,汀州,福州甚至更遠一些的地方,都取道建寧縣往中原,那將是怎麼個熱鬧的場面?先不說過路的稅,這些都是小頭,沒幾個錢,就是那人來人往的,你總得要在建寧停留歇息吧,你總得補充給養吧,這都是錢啊。商家賺了錢,那不就等於是稅收又有了個大來源?

這才趕回建寧,縣令就四處的張貼了告示去,說是小東家要開路了,要將武夷山生生的劈開一條路來,只要路一修成,以後建寧縣去中原就要近了許多,其他縣州要去中原也將會取這條路走云云,

整個告示是寫得機具有煽動性,給人們描繪了一番美景,那如潮的客流,那如山的貨流,想想吧,能給建寧帶來什麼?你還愁你種的蓮子多了賣不出去麼?你還愁沒有客人來光顧你的鋪子麼?不紅愁,路通了,一切就都能迎刃而解。

要說這建寧縣令這兩年也總算是開竅了,不再混吃等致仕,老頭子的戰鬥力一激發出來,那能量也是不可小視的,好歹,致仕前總要升上那麼一兩級吧,總要在族譜裡留下輝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