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五章 覬覦(第1/3頁)
章節報錯
既然建安公,哦,不是,是建安侯說了這是他跟聖人在東治就商議好的事情,那就不會有假了,如今朝堂上知道聖人去了哪的人並不多,止於相公之流而已,而他叢雬作為鴻盧寺卿正,也正是因為聖人的來信說了鴻盧寺歸建安侯管之後才有這麼好的運氣知道聖人去了哪了。甚至當李老尚書和盧國公調了羽林大營和持金吾的兩營兵馬入皇城加強戒備時,許多官員還惶惶不安,以為當今有恙呢,要不是長孫相公最後明言,聖人微服去了某處,恐怕大家整天都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聽著似乎建安侯還不大願意當這個郡公的意思?果真是個與世無爭淡薄名利的好兒郎呀,難怪聖人甚至發話說與番屬國及周邊國家的關係都要以建安侯的意見為主了,這樣的人,換做人任何的君王都喜歡。不過這話叢雬也只敢在心裡想想,說是不敢說的。
“只是,要這麼多地做什麼呢?離人館至今還沒滿人呢。”這是個疑問,不能不問,離人館本來就是給那些來朝廷當質的番屬國王子或是世子所居之地,為了照顧他們離家千里的心情,離人館建得很大,每個番王世子都是獨佔了一個大院落,其面積比長安絕大部分的伯以下的爵位官員的府邸都要大。但就是如此,十亭裡起碼還空出了六亭的院落沒人住呢,就算是把大唐周邊所有國家都征服了,讓他們向大唐稱臣也遠員用不了這麼多。
這也是朝廷所料不及的,以前西域一地大大小小就有上百國家,有的甚至一城就是一國,當初建這麼大的離人館,就是為了這些個小國準備的,卻沒想到,才短短的不到二十年,這些小國就已經基本歸附,其中還有不少直接就改為了大唐的一個州或一個縣,結果就是離人館一直就是空蕩蕩的,也為朝廷節約了不少的開支用度,而這一切的一切,至少有一半是眼前的人的功勞,要不是他先後出手,使的大唐國力在短時間內就連上了幾個臺階,或許,現在的大唐,還在四處征戰吧?哪裡像如今,竟然將打回鶻當成了給軍隊練兵的途徑!
不怨叢雬有如此的疑問,在之前,鴻盧寺主要負責的就是國貢奉之事,順帶著也管理著僧尼道事務,除這兩樣外,就幾乎沒什麼職能了,而僧尼道又基本是自成一體,只要他們安分守己,鴻盧寺都很少去過問具體事務的,因此事實上鴻盧寺就是一個負責和周邊各國的關係以及國貢奉,而這裡面需要用到的建築,最大的就是離人館,再次就是國驛負責接待各地來使的,除此而外就幾個殿宇齋宮、器用儀物、陳設錢幣所用到的倉庫及大小官員辦公的殿堂衙門了。
“傳道,授業,解惑。”王況的回答很簡短。
叢雬不傻,王況這一句六字,再聯絡上要廣發英雄貼召集天下能人來京之事以及建安侯本身就是用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手段,使得大唐有了如此蒸蒸日上的光景。現在看來,建安侯這是要有更大的動作了,也是啊,僅靠一人之力就有如此成就,若是有個百八十人,那光景,簡直不敢想象,這一刻,叢雬突然患得患失起來,內心開始掙扎,是不是要在這鴻盧寺卿正的位置上多幹幾年,好見識見識一下從來沒有人敢想象的遠景?
而且,從這一句話上,叢雬很敏感的捕捉到了一個資訊,那就是鴻盧寺的職能已經擴大了一倍不止,換言之,不用多久,鴻盧寺卿正就將和幾位相公在朝堂上比肩而立,再也不用似以前,還要受到禮部和民部的部分節制。以前國貢奉禮部可以插手,僧尼道民部可以插手,以後怕就不能了,說不定禮部和民部反而要配合鴻盧寺的工作呢。
見叢雬臉上陰晴不定,王況雖然一路幾乎是順風順水沒有經歷過那麼多的爭鬥,但好歹穿來前也是看過不少官文,其中有些還是有一定內幕的人寫的,一下就知道了叢雬心中所想,就笑了笑:“給叢卿正兩年的時間,能做多少事就看叢卿正的手段了,某隻有一言,只要有利於我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