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攪拌機也要抓緊了做,這個只需要在建安就能做成,當然也是隻能用人力攪拌,類似打蛋器一樣,只要速度夠快,省力就行,這比較好辦,不過是個傳動比的調整關係,做不了齒輪傳動的,就做皮帶傳動就是。

魚肉剁成了泥,接下來的就是打胚過程,這個過程非常的辛苦,在沒有攪拌機的現在,只能是手工打,好在學徒不少,閒著圍觀的就好幾個,一聽說需要幫忙,都是躍躍欲試的。

只有一條魚,取出剁成泥的魚肉也才一斤多,王況就一分兩半,放兩個缽頭裡,讓兩個學徒一人拿了把筷子,按統一的同個方向像打蛋一樣的攪打著,一邊打一邊加進冷水,水的用量基本和魚肉相當,不加水的魚肉泥是沒法做出魚丸的。

魚泥要一直攪打到成真正的糊狀而且體積明顯的膨脹起來才行,這是由於在攪打過程中,空氣被不斷的混了進去的緣故,到打成的時候,體積能增加不少,而且密度變輕許多,這時候取一團肉泥,放到水上能輕易的浮起來,而不是沉到水裡或是半浮半沉的樣子,那就是基本成了。

另一邊,也早有學徒按吩咐把友粉碾成了真正的粉狀,魚丸用什麼澱粉並沒有特別要求,按王況個人的喜好經驗,口感最好的還是要屬土豆澱粉或是玉米澱粉,番薯澱粉稍微差些(番薯澱粉做出的魚丸彈性好些,帶點韌性,玉米澱粉做出的彈性稍微差點,但脆性比較強),而一般做魚丸的,喜歡搞中庸口感,即友粉也放些,玉米澱粉也放些。

不過這也是王況這樣嘴叼的人才吃得出這裡面細微的差別,一般人是無所謂的,而這時候的大唐,在友粉出來之前,只有葛粉和藕粉兩種,就是現在,也並沒有其他的澱粉,所以王況就還選用了自己富來出的友粉。

魚泥攪拌好了,就開始往裡面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加澱粉,一邊加一邊還必須不停的攪動,這樣口感更好,當然了,你要是先加再攪也是可以的,但這樣口感可能會差些,還有可能會有澱粉被包成團散不開,這樣要攪的時間花得就更多。

一般的,一斤魚肉配一斤左右的澱粉,但這只是個大概的比例關係,視不同的魚肉和魚泥的細膩程度甚至是天氣冷熱不同而略有差別,即便是魚丸做得最好的師傅,那也不敢誇口說不需要試就能憑經驗判斷出是否合適,還是需要隨時觀察隨時調整的。

因此上,在加到六成左右的粉的時候,王況就開始讓他們慢慢的加,一邊不時的取了些攪著的糊放到水面觀察,等到見了糊在水面上半浮半沉漂在水面上,就叫停了加粉的學徒,讓魚泥繼續攪拌了一會,再混入些空氣增加浮力,就停了下來。

澱粉加少了,口感不好,而且魚丸也容一破皮,外觀不好;加多了,就沒了魚鮮味,q勁和彈性都不夠,口感也是不好,浮起也是不易。而且等下還要包餡,包了餡的魚丸也是必須保證是浮在水面上的。

如果喜歡特別口味的,其實也可以在魚泥里加上一兩個蛋清進去攪打,大約一斤魚肉一個雞蛋清就可,蛋清無味,不會和魚肉相沖,而且蛋清攪開了,形成的微汽泡更豐富,魚丸的浮力就更大,吃起來也比較細膩些,滑口些,但是加蛋清的魚丸有個缺點,那就是不耐煮,煮的時間長了,彈性會差了許多。

到這裡,做魚丸的工作最難的都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包和煮的過程,包魚丸,是個熟練活,一般需要做過幾次,熟練後才包得好看,包得圓。

這時候就需要王況親自示範了,他取了把湯匙,左手伸進魚泥裡,撈起一把放在手中,右手用湯匙在餡上舀了半湯匙的餡,整理成圓球狀,送到左手的魚泥中壓進去,然後左右的拇指和食指一撥弄,餡料就從拇指和食指間裹了一層的魚泥滑了出來,再右手的湯匙一剮,順勢就放進了一旁早就準備好的冷水中,這就是沒煮的魚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