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施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文章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讓人看很容易看懂,但是念給人聽,聽上去就全是“shi、shi、shi、shi、shi……”根本聽不懂在說些什麼。

這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寫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創作便是用一種極端的方法展露出漢字的缺陷,用於支援漢字拼音化的改革。

漢字拼音化的推動,經歷過兩個高峰。

第一個高峰是民國時期,由於國家落後備受列強欺辱,故而當時有識之士都提倡向西方學習。

第二個高峰是建國之後,尤其是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之後,漢字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可以說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江遠不是學者,不知道漢字拼音化利弊。但是使用漢字卻反而讓他獲益良多,比如當初學習這種巫覡使用的古文,若是沒有漢字基礎,江遠想要學會那將會十分困難。

現在這個異域之中,無論是甲骨文的研究,還是漢字拼音化的討論,都似乎大為提前。

於是江遠又對掌櫃問道:

“這種東西還有嗎?”

掌櫃說道:

“還有不少,就在後屋的倉庫裡。”

江遠點點頭:

“你幫我都找出來,還有派人多收購一些有這種文字的龍骨,我有用。”

掌櫃急忙連聲答應,這種破殼爛骨花不了多少錢,倒也不用經過少奶奶同意。

隨後江遠便帶著銀兩走出了點,打算朝著衙門而去。

組建民團的事情,一來能夠和官府打好關係,二來也可借用民團的力量,三來有嚴震南在也不用自己出頭。

這種一舉多得的事情,江遠倒是十分樂意。

剛出店鋪之後,江遠卻是碰到了一個熟人,自己的那個師弟武平。

江遠於是招呼著武平一同向著衙門走去。

可是走了沒多久,江遠卻心中一動。

他忽然記了起來,自己方才看過的那塊龜殼之上,記載了一些有趣的東西。

當時江遠只是匆匆瀏覽了一遍,見得這種巫術殘缺之後便未多看,只想等到將這巫術湊完整之後再來研究。

然而此時江遠忽然記起,那巫術之中似乎提到了關於人的魂魄之事。

當即江遠毫不猶豫,將裝著銀兩的袋子塞到武平懷中:

“武平,你幫我把這些銀兩帶到衙門,交給知縣大人。剛忘了店裡還有點事,我還得回去處理。”

武平結果沉甸甸的袋子,不由得惶恐地四處打量了一眼,然後壓低聲音緊張地問道:

“大師兄,這麼多的銀子,你就讓我一個人帶去啊?”

“大師兄相信你!”江遠沒空關注銀子是否安全,現在他要關注更重要的問題,“去吧去吧!”

將武平趕走之後,江遠再度回到了店鋪裡面抓起那龜殼細細看了一陣。

隨後他叫來了掌櫃一起去倉庫,然後將那裡所有的記載這種古文的龍骨統統找了出來。

倉庫裡頭這種龍骨存量不少,起碼有數百塊之多。

江遠從其中挑選出有著巫覡古文的骨頭,然後將它們整齊地鋪在了地上,坐在它們中間盯著細看。

這些文字之中,記載的資訊雜而零散。

有記載重要大事的,有記載法術心得的,有記載歷史的,有記載風景人文的……

江遠宛如在拼湊拼圖一樣,將有用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