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治理隴右道(第2/5頁)
章節報錯
力奮鬥。相反,對於那些碌碌無為、甚至貪汙腐敗的官員,李賢絕不姑息遷就。罷官免職只是最輕的處罰,流放邊疆讓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反思悔過,而對於情節嚴重者,依法處以重刑,以儆效尤。在這樣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下,隴右道的官場風氣煥然一新,清正廉潔、勤勉奉公成為了官員們的共同追求。
農業,乃國之根基,在隴右道亦不例外。李賢深刻認識到,若要實現隴右道的繁榮昌盛,必須大力發展農業。他將目光投向了大乾國農業最為發達的關中地區和中原地帶,那裡有著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於是,一批批牛耕技術和鐵製農具被引入隴右道。牛耕技術的推廣,讓隴右的土地得到了更深度的開墾。健壯的耕牛拉著鋒利的犁鏵,在田野裡緩緩前行,翻開的泥土散發著新翻的氣息,彷彿在訴說著豐收的希望。耬車的使用,則實現了精量播種,大大提高了種子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的產量。同時,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在隴右道全面展開。在河西走廊地區,無數的工匠和百姓們齊心協力,挖掘著一條條灌溉渠道。這些渠道如同生命的脈絡,將祁連山的冰雪融水引入農田,乾涸的土地在水的滋潤下逐漸煥發出勃勃生機。原本只能勉強耕種的土地,如今變得肥沃溼潤,小麥、青稞等傳統農作物的產量大幅提高。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但李賢並未滿足於此,他深知單一的農作物種植結構難以應對各種風險,也無法充分發揮隴右道的土地潛力。於是,他積極鼓勵農民嘗試種植粟、稻等新型農作物品種。為了確保農民們能夠順利種植,他專門安排了經驗豐富的農業專家深入隴右各地。這些專家們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對每一塊土地的土壤質地、氣候條件進行詳細周密的勘察分析。他們根據不同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和環境適應性要求,精準地確定了適合各類作物生長的區域範圍。在水源充沛、氣候溫和溼潤的河谷地區,水稻種植的試驗悄然展開。起初,農民們對水稻種植充滿了疑慮和擔憂,但在專家們的耐心指導下,他們逐漸掌握了水稻種植的技術要領。從育秧到插秧,從田間管理到收割,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眾人的心血。經過數年的不懈努力,水稻種植終於取得了突破性成功。當金黃的稻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農民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水稻的成功種植,不僅豐富了隴右道的農作物種類,提高了糧食總產量,更增強了地區的糧食自給自足能力,為隴右道的經濟穩定和社會和諧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畜牧業,一直是隴右道的傳統優勢產業,李賢決心將這一優勢進一步放大。他深知,優質的畜種是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西域。西域的大宛馬以其耐力持久和速度快捷而聞名於世,李賢不惜重金引進了大量的大宛馬,並將其與本地的馬匹進行雜交育種。在廣袤的草原上,一匹匹駿馬奔騰而過,它們兼具了大宛馬的優良品質和本地馬的適應性,成為了軍事作戰中的得力戰馬,在衝鋒陷陣時如疾風閃電,讓敵人聞風喪膽;在交通運輸中,它們能夠長途跋涉,快速地將物資和資訊傳遞到遠方;在郵政傳遞方面,它們更是大大縮短了郵件的傳遞時間,讓隴右道與其他地區的聯絡更加緊密。在羊的養殖方面,李賢同樣採取了雜交改良的策略。經過改良後的羊群,羊毛產量大幅增加,且質量上乘。細長柔軟、富有彈性的羊毛為當地的毛紡織業提供了充足而優質的原材料。
為了推動畜牧業向產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李賢主導建立了一系列大規模、現代化的畜牧養殖基地。這些養殖基地採用了集中養殖與分散養殖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在集中養殖區,先進的養殖設施裝置一應俱全。寬敞明亮的羊舍、馬廄為牲畜提供了舒適的生活環境;科學合理的飼料搭配組合,根據牲畜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進行精心調配,讓牲畜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