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前路險阻,也好早做籌謀。”

既然無法改變二人的相遇,那便試試改變他的思想。

季如風這才緩緩說道:“你將面臨諸多抉擇,關乎親情、友情與天下大義等等。在這亂世之中,權力的旋渦會將你捲入其中。姚廣孝的出現,將可能改變你的命運以及大明的國祚。”

朱棣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問道:“先生,那我該如何應對這諸多變數?”

不可否認,姚廣孝所說,確實令他意動。

可季如我的話,同樣讓他非常在意。

季如風虛弱地笑了笑,“順應民心,亦要逆天而行。順應的是民心所向,逆的是這世間不公與黑暗。你要廣納賢才,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能者,皆可為你所用。同時,莫要被權力矇蔽雙眼,心中需時刻裝著天下蒼生。”

馬車在顛簸的道路上繼續前行,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知道,季如風的話猶如一盞明燈,雖不能照亮所有黑暗,但卻為他指引了一個方向。

而他,將帶著這份期許與告誡,在這風雲變幻的大明王朝,踏出屬於自己的堅實步伐,無論前方等待他的是什麼,他都已做好了準備,去迎接命運的挑戰,去追逐那未知而又充滿誘惑的未來。

“那……先生能說說我原本的未來嗎?永樂……原本的未來,我稱帝了吧……我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吧……要不然也會不會有大帝之稱了……”

聞言,季如風笑了,笑的十分坦然,果然,歷史上,朱棣能稱帝,和朱元璋並稱大帝,不是什麼偶然。

心胸、眼界、智慧、心性缺一不可,姚廣孝不過是起到了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罷了。

此時,他相信,即便歷史上沒有姚廣孝這個人,朱標身死、朱允炆削藩等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朱棣依然會起兵反抗朱允炆。

“既然你想知道,告訴你倒也無妨。攤牌了,我不僅僅和師兄一樣,能掐會算,更重要的是,我來自600年後的世界。原來的未來,你確實稱帝了。”

季如風說到這兒,故意停了下來,細細看著朱棣臉上神色變化。

從驚愕到駭然,再到興奮,可謂精彩無比。

此時的朱棣,連16歲都沒有到,聽到這些,心情不可能波瀾不驚,但是卻能壓得住性子,沒有主動追問,靜靜等待著季如風的後話。

季如風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才繼續說道:“洪武十五年,太孫朱雄英,因痘疾薨逝,史書並未記載起因,不過經諸多學者推斷,是呂氏為保允炆上位,故意讓得了天花的人私下接觸雄英。我跟師父學習修道之後,經過推算,確實了是呂氏所為。”

“三個月後,皇后娘娘緊隨其後薨逝。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巡視秦王封地,歸途因風寒而逝,幕後是呂本為首的文官及江南世家,為壟斷朝堂動的手。當然,你爹把他身體累垮也是原因,才給了他們可趁之機。若是標兒身體和你一樣壯碩,小小風寒要不了他的命。”

“其後是秦晉二王,先後走在了你爹前頭。你爹在你和允炆之間猶豫過,可最後還是選擇了冊封允炆。”

隨後的話,便是朱元璋屠戮淮西武勳,朱允炆登基削藩,害死朱柏,朱棣起兵反抗最終登基,直到最後崇禎朱由檢吊死煤山。

說完後季如風則緩緩閉上雙眼,他已將該說的話說出,接下來的路,要靠朱棣自己去走了。

他只希望,自己的一番話,能讓這個大明的燕王,在未來的歲月裡,做出正確的抉擇,不至於讓天下陷入更深的混亂與紛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