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安南戰爭(三)圍獵(第1/2頁)
章節報錯
僅憑二十萬明軍,想要吃掉整個安南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是打下大明江山的開國皇帝,自然有極高的戰略眼光。
因此,早在馮勝率軍出發前,他便派出了三路使者。
與暹羅(泰國)、真臘(柬埔寨)、占城(南越南)三國約定,於洪武十年二月二十五日,同時發兵攻打安南。
另外還派遣大明海軍第二艦隊,提前出發,駐守一瓊州府,勒令同日,從海面上對安南東部沿海各城發動攻擊。
使者林遠懷揣著朱元璋的親筆國書,歷經數週的艱難跋涉,從海路抵達了暹羅王宮。
暹羅國王拉瑪六世高坐於王座之上,目光中帶著審視。
林遠不卑不亢,行禮後呈上國書,說道:“國王陛下,大明與暹羅素來交好,如今安南屢屢挑釁,擾亂邊境安寧,實乃南方之患。若能合力將其制服,不僅能保一方太平,日後貿易往來也將更為順暢,兩國百姓皆能受益。”
拉瑪六世輕撫鬍鬚,沉思片刻後道:“安南的行徑本就令人不齒,與我暹羅素來有摩擦。只是出兵之事,關係重大,需謹慎考慮。”
林遠見狀,繼續勸道:“大明已集結精銳二十萬,真臘、占城均已同意出兵。只等陛下一聲令下,四國齊發,安南必首尾難顧,勝利可期。而且,只要陛下同意出兵,大明為表謝意,特送上500支火銃,30門火炮做為謝禮。暹羅此番出兵,也能揚威四方,彰顯大國風範。最後,我洪武皇帝有旨在此,大明只要土地,暹羅攻城所得財富,盡歸暹羅所有。”
見到大明如此慷慨,拉瑪六世終是點頭應允:“好,既如此,暹羅願與大明並肩作戰。”
另一路使者蘇敬來到真臘,在昏暗的議事廳中,與真臘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會面。
闍耶跋摩七世面露難色:“我真臘國力有限,貿然出兵,恐自身受損。”
蘇敬微笑著說:“陛下,安南近年來不斷擴張,對真臘也多有覬覦。此次大明牽頭,正是消除隱患的良機。大明此番結大軍二十萬,暹羅、占城均已同意出兵。屆時四國齊發,安南必亡。大明為表謝意,特送上300支火銃,20門火炮做為謝禮。最後,我洪武皇帝有旨在此,大明只要土地,真臘攻城所得財富,盡歸真臘所有。另外大明願在戰後為真蠟提供物資援助,助貴國恢復國力。而且,一同擊敗安南,真臘在周邊的地位也將大大提升。”
闍耶跋摩七世眉頭逐漸舒展:“大明誠意十足,真臘自當響應,願與大明攜手,共討安南。”
幾天後,占城國王制蓬峨聽聞大明使者前來,早早便在宮殿等候。
使者陳宇見到國王,直接說道:“陛下,安南侵佔貴國土地,此仇不報,更待何時?如今大明聯合暹羅、真臘,欲一舉蕩平安南,占城若加入,失地定能收復。”
制蓬峨激動地站起身來:“我日思夜想,就盼著能有機會雪恥。大明此舉,正合我意,占城願傾盡舉國之力,聽從調遣。”
三路使者成功完成使命,帶著各國應允出兵的訊息返回大明,為這場對安南的戰爭佈下了關鍵的棋局。
從二十二日,馮勝率領明軍突襲鎮南關,連取三城後,一邊抓緊時間加固城防,一邊不斷派出斥候刺探軍情。
很快便發現了安南五路大軍齊至,目測安南大軍至少三十萬之眾。
大戰一觸即發,三天時間裡,鎮南關狹小的三座邊關小城,化成絞肉機,無數的屍體被留在城下。
若非有強大的火器,和空艇的支援,明軍在象兵登場的時候,便會潰敗。
雙方膠著的戰鬥,轉眼便持續了三日。
洪武十年二月二十五日,這注定是被歷史銘記的一天。
暹羅、真臘、占城三國的軍隊,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