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迎財神(第1/2頁)
章節報錯
每年春節,沒有太多的安排,從這家吃酒再跑到另外一家,當中還會衍生出來一些意外的吃法。
每年的初二三四,總在我老婆的親戚家裡吃飯,當然有時也到我家來吃飯。
我初五六一般是不是和同學們聚會,就是和我爸親戚的聚會。
我和我的同學基本每年聚會一次,平時有機會三三兩兩的聊聊。
正月初五迎財神的習俗由來已久,其來歷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財神誕辰說
相傳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像趙公明等財神會在這一天下凡巡視人間,為勤勞、誠實、善良的人們帶來好運和財富。因此,人們會在初五這一天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大擺宴席,燃放鞭炮,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焚香禮拜,虔誠恭迎財神,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財運亨通、事業有成。
趙公明下凡說
據《玄壇趙大元帥財神經》記載,司掌世間財源的趙公明元帥每年正月初五會率領部下各路財神親自降臨人間巡視各方,賞善罰惡。人們為了得到財神的眷顧,便在正月初五這一天早早放鞭炮、獻香祭祀,迎接財神到來。
蔡京化身說
宋朝的蔡京非常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的化身,而他的生日恰是正月初五。因此,人們在這一天迎接財神,也與紀念蔡京有關。
破五送窮說
據《封神榜》記載,姜子牙封神時,將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並命令她“逢破即歸”,即一旦受“破”,就必須馬上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因此,人們在每年的正月初五“破窮神”,希望新的一年能夠積攢財富。
五路財神信仰說
古代隨著人們活動範圍擴大,道路在貨物流通中的作用凸顯,人們直觀地認為道路主宰了貨物和財富的流通,於是將“路神”與“財神”聯絡在一起。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一晃一下子到初四,晚上我都睡著了。
外面突然鞭炮和高升的聲音,突然滿世界的響了起來。
一瞬間整座城市都突然從睡夢中醒來。
幾乎每年都是這樣,但是每年總是感覺不適應。
除夕晚上大多數人都要放鞭炮和高升,大家都是一種習慣。
初五這天迎財神,想發財的人都很積極。
不過這天放鞭炮的,據說大多數都是做生意的。
其實大多數都是想發財的,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是希望透過放鞭炮就能實現的。
大多數人都是上班族,拿著相對穩定的收入,除了買點彩票,其他也難發財。
大多數人還是現實的。
很多人開公司和做生意,都在家裡或者公司放一個關公像。
關公是山西人,山西人自古就善於做生意。
南方人喜歡在家中或公司裡擺放關公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信仰與文化傳承
關公信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早在唐總章三年(670年),陳政、陳元光奉旨開發閩南時,就將關羽的神像香火帶入閩南地區,作為將士們的心靈依託。此後,關公信仰在閩南等地逐漸傳播開來,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傳統。這種信仰不僅是一種精神寄託,還體現了對忠誠、正義和勇武的崇尚。
2.商業文化的影響
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福建等地,商業文化非常發達。關公被尊奉為武財神,象徵著財富和保護。商人供奉關公像,一方面希望藉助關公的威嚴和正義來保護自己的生意,避免遭受欺詐和不公;另一方面,也希望關公能夠帶來財運,招財進寶。例如,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