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何人統率箕谷疑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問孔明,大軍北伐應當走哪一條道。
孔明卻說,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他統統不選。
這話一出,劉備和在場眾將,全都面露疑惑。
劉備問:“軍師,此去關中,只有這四條道路,你全都不選,那大軍怎麼到關中?”
孔明聞言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劉備。
“主公,大軍為何一定要去關中呢?”
聽孔明這樣說,眾人更加不解。
關中的長安,才是西線要地,不去關中,又能去哪裡?
……
去哪裡?
孔明心中,早已想好了大軍的進軍線路。
這就是出陽平關,走祁山道,先到武都,再經過祁山,進入曹魏的隴西一帶。
這也是前一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所採取的進軍線路。
那一次北伐,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
……
孔明走到地圖前,指著隴西諸郡,向大家講解這條線路的好處。
第一,曹魏重兵都在長安,隴西各郡防禦薄弱。
第二,曹魏在隴西沒有統治根基,己方大軍到處,各郡很可能不戰而降。
第三,隴西至長安的道路,在隴山一帶很容易阻斷,這也被稱為“斷隴”,斷隴之後,可能形成新的疆界,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說到這裡,孔明停頓了一下。
孔明在心中想,前世的諸葛亮,肯定更看重這第三點。
前世蜀漢國力弱,很難一舉拿下整個關中,先取得隴西,積蓄力量,確實是一個穩妥的好方案。
不過這一世,孔明再出祁山,目標可不只是隴西,潼關才是孔明階段性的目標。
所以不直接打關中,還有其它考量。
孔明接著說第四點。
第四,褒斜道等四條直通關中的道路,出口狹窄,若敵堅守不出,我方必然進退兩難。
而走祁山道取隴西,則正好相反,魏軍為救隴西,會主動出擊。
我軍反客為主,在隴山一帶駐防。
更有機會取勝。
……
把祁山道的四點好處講完,孔明的思緒,又回到前世。
關於關中四條道路的弊端。
在前世北伐時已有驗證。
前世第二次北伐,蜀軍走陳倉道,不想被陳倉城的郝昭阻擋,那次北伐也因此中止。
還有最後一次北伐,蜀軍走褒斜道,司馬懿背渭水立營,堅守不戰。
兩軍相持百餘日,司馬懿把女人的衣服都穿了,還是死活不肯出來。
最終,諸葛亮含恨病逝在五丈原。
相反,走祁山道,則可以完美避免敵軍堅守不戰的問題。
所以,孔明心中打定主意。
這一世。
就走祁山道。
……
聽到孔明計劃的線路,法正第一個站出來,對孔明表示肯定。
走到地圖前,法正一邊觀察地形,一邊說道。
“主公,孔明的進兵之策可行,我看就這樣定下來吧。”
劉備見手下的兩大謀士意見一致,也當即開口說:“如此,那就依軍師之言,我大軍從祁山進兵。”
說完,劉備也走到地圖前,與孔明和法正一同,細看圖上的各處要地。
這時候。
法正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法正說:“我還有一計,可以延緩魏軍對隴西的救援,令我軍斷隴更加順利。”
劉備和孔明一齊看向法正,問法正何計?
用手指向箕谷的位置,法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