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出使遼東的任務後,費禕開始進行準備。

費禕決定乘一隻中型商船出海。

這商船不大不小,很不起眼,可又經得起風浪,也足夠裝下不少物資。

費禕準備的物資很豐富。

精美的蜀錦,先進的鐵器,以及可以體現劉備勢力手工業水平的多種物品。

這些東西當成禮品,肯定能讓公孫康喜歡。

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還可以體現劉備勢力發達的經濟水準。

……

物品備齊後,孔明先派人向江東知會訊息,表示劉備方,完全接受孫權方的建議。

劉備方不日派中郎費禕為使,到達建康。

共有船隻一艘,從人數名。

請孫權方按之前信中的承諾,派出人員船隻,與費禕同去遼東。

孫權接到這個訊息後,略感驚訝。

因為在孫權之前的想法中,去遼東不過是劉備掩人耳目的說辭,怎麼現在劉備真的派人來了?

孫權同張昭分析此事。

最終,兩個人的結論是:

第一、劉備方的這一舉動,很可能是之前陰謀被看穿後,進行的一種補救。

第二、劉備結交公孫康,對孫權有利無害,若公孫康真能反叛曹操,江東也會受益。

第三、派人與費禕同去遼東,江東也可以加強與公孫康的關係,同時可以監視劉備一方,不讓劉備方做出損害江東利益的事情。

出於種種考慮,孫權決定兌現之前的承諾。

孫權備好船隻,指派人員,專候費禕。

得到江東反饋的訊息後,費禕帶上劉備的親筆書信,與從人數名,乘船出發。

費禕的船順江而下,先到建康,會合孫權方的船隻。

然後,雙方船隻組成的船隊,向遼東進發。

……

這裡說一句。

江東至遼東的海上距離,相當遙遠。

以三國時期的航海水平來說,海上走直線是不可能不偏航的。

但古人也有智慧,有經驗的船員,會沿著海岸線行進,此法雖然行進緩慢,卻不會偏行。

遇到風浪,船隊也可以就近靠岸,進行躲避。

孫權就是運用這種方法,多次派人出海,到遼東與公孫康聯絡。

這次,費禕的船隊仍舊沿用這種方法行駛,費禕也終於登上遼東土地,並在襄平城中,見到公孫康。

……

再說下公孫康。

公孫康雖然在三國時期的存在感很低,但他絕非庸人。

歷史上,公孫康統治遼東多年。

統治期間,公孫康曾經大敗高句麗,陷高句麗都城,並討伐韓濊,揚威整個朝鮮半島。

說白了,公孫康沒存在感,可能是因為曹操太強,而不是因為公孫康太弱。

……

好了,話說回來,費禕到遼東後,先獻上精心準備的禮物。

公孫康看到精美的蜀錦,以及先進的各式鐵器後,亮瞎了雙眼。

遼東遠離中原,經濟水平極其落後,公孫康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好東西。

不過,不能怪公孫康沒見識。

費禕帶來的這一件件東西,都出自穿越者孔明的技術革新。

別說公孫康沒見過,三國時期的每個人,原本都沒有機會見。

是孔明讓眾多後世物品,提前數百年現世。

……

公孫康看到費禕帶來的禮物,自然是一百個滿意。

接著,費禕又獻上劉備親筆書信。

信中內容主要為勸誘公孫康反叛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