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是進是退,曹操的抉擇(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權見過孫乾以後。
再見鄧芝。
虛情假意地約定三家同盟,共抗曹操。
當然,這份虛情假意,最終也可能變為真情實意,只看劉備與曹操,在襄樊的戰果如何。
所以,接下來的焦點,大半在曹操身上。
……
要說曹操,近來他有喜有憂。
喜的是大破馬超,平定關中之地。
憂的是兩次救援樊城未果,于禁被擒,徐晃身死。
無奈之下,曹操只好率大軍出征,親自前往樊城,再救曹仁。
結果,大軍行進至宛城,又有噩耗傳來。
樊城已被攻破,曹仁死於亂軍之中。
……
這個壞訊息,對整個曹操勢力的影響,是巨大的。
曹仁是曹操的從弟,在曹操陣營中的地位,遠非於禁徐晃可比。
曹仁的死,不僅讓曹操失去一員得力干將,更對曹軍上下的信心,打擊極大。
很多人都覺得,復奪襄樊無望。
遷都相避的聲音,再一次變大。
曹仁之死。
令曹操心痛欲絕。
心痛之外,曹操還面臨抉擇。
這就是,當前的大軍,何去何從?
是繼續向前,奪回襄樊,為曹仁報仇,還是就此撤退,從長計議。
曹操召集謀臣武將,一同商議此事。
……
大帳之中。
文武分列兩行,曹操坐於正中。
接連痛失大將,令曹操備受打擊,此時的曹操有些憔悴。
再仔細看,曹操兩鬢的髮絲,也白了許多。
“劉備猖狂,子孝為之所害,此仇必報!”曹操先開口說道。
曹操說完,下邊的武將們都激動起來。
大家叫嚷著,殺到荊州,為死去的曹仁徐晃等人,報仇雪恨。
不過,文臣這邊,卻很平靜。
曹操的幾大謀士,無人說話。
大帳內,喊打喊殺的聲音持續了很久,才慢慢平靜下來。
這時,曹操又說:“這仗非同小可,要怎麼打?眾位講上一講。”
說著,曹操看向謀士一邊,他的目光停留在荀攸、程昱和賈詡身上。
荀攸左右看看,似乎沒人願意最先開口。
於是荀攸慢慢上前幾步,來到大帳中央。
“丞相,要我說嘛,此時不便用兵,應該退回許昌,再作計議。”
荀攸話音剛落,一人便站出來,大聲地呵斥荀攸。
“荀攸,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大哥的仇,難道不管了嗎?”
說話的人是曹洪,他一身孝服,對著荀攸,怒目而視。
荀攸趕緊解釋說:“曹子孝之仇,當然要報,只是當下絕非良機。”
“報仇雪恨,還講什麼良機?”
曹洪根本不聽荀攸的話,荀攸頓感與曹洪講不出道理。
索性,荀攸轉過身來,面向曹操又說。
“丞相,若樊城尚在,我大軍直達城下,裡應外合,可以取勝。但此時樊城已失,荊州又有水軍之利,彼固守不出的話,我軍極難取勝。”
程昱同荀攸的看法一致。
程昱此時也走上前來,開口說道:“丞相,公達言之有理,我軍剛剛從關中而回,甚是疲憊,不如休整半年,明年春來,再取襄樊不遲。”
荀攸和程昱,都是曹操身邊的頂級謀士。
他們對當前戰事的觀點,與孔明龐統差不多。
說到底,在沒有水軍配合的前提下,曹操很難打破樊城,更不要說漢水對面的襄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