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艦隊,德國可能指望用外交手段解決這場危機。”

儘管德國這一行為顯然是為了把麻煩甩給英國,但對於維特來說,這提議頗具吸引力。

波羅的海艦隊對俄羅斯帝國意義重大。它自彼得大帝時期創立以來,一直守衛著聖彼得堡的近海。如果這支艦隊損失殆盡,俄羅斯海軍將遭受難以挽回的打擊。

然而,如果接受德國的提議,維特可以阻止沙皇和別佐布拉佐夫集團的冒險行動。同時,假裝與英國展開外交博弈,逐步將局勢引向停戰。

這正是漢斯·馮·喬那狡猾的小腦袋能想出的計劃。

“不過,我還是要向奧斯曼帝國提出要求,確保他們在黑海艦隊不在期間不能在黑海肆意妄為。”

沒有拒絕德國提議的理由。

謝爾蓋·維特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

......

“德意志帝國還挺講義氣的嘛。”

與此同時,以阿瑟·貝爾福為首的英國政府,聽到德國大使帶來的訊息後,長舒了一口氣。

日俄戰爭期間,日本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代價,但除了佔領了朝鮮半島並掌控了制海權外,其他方面幾乎毫無建樹。英國的政治家們紛紛懊惱地拍額嘆息。

如果無法突破俄軍的防線,那就該繞道而行啊,這到底是在幹什麼?

當然,旁觀戰爭的人往往說得輕巧,實際卻毫無意義,但英國人對此並不在意。

反正結果已經無法改變了。

不過,英國政府也沒有因此而過分憂慮。

因為英國與德意志帝國——確切地說,是透過與漢斯·馮·喬男爵的交易,早已設定了“安全保險”。

救下凱撒的那個少年,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承諾。他不知道用什麼辦法,居然真的成功讓俄羅斯邁出了遲緩的步伐。

俄羅斯官員的領頭人謝爾蓋·維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伯爵,對與日本達成和平協議的態度之積極,甚至讓英國人感到驚訝。

或許,俄羅斯方面也無力發動攻勢,在表面上保全體面的情況下,他們急於結束戰爭。

考慮到維特的性格,這一切也不難理解。

然而,事情卻發生了意外的轉折。

正當英國人以為可以悠閒地喝茶,等待戰爭結束時,俄國突然聲稱無法就此結束戰爭,並決定向遠東派遣艦隊。

起初,大家以為是維特背叛了所有人,但事實並非如此。

是尼古拉二世與別佐布拉佐夫——一個無能的皇帝與一名奸臣的搭檔,釀成了這一事態。

不論原因如何,俄國艦隊的出動,都是英國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正當英國政府絞盡腦汁試圖解決問題時,德意志帝國傳來了訊息:如果波羅的海艦隊出動,他們將動用德國海軍,透過外交手段引導局勢。

對於英國來說,這是一個讓人愉快的提議。

就像一個原本討厭的人突然展現出意外的一面時,人們下意識就會覺得他順眼了多。德意志帝國也因此在英國的好感度中大幅加分。

“不過,這其中有個條件,如果黑海艦隊出動,就需要我們英國來阻止。”

“黑海艦隊出動?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俄羅斯要派艦隊,為什麼會派黑海艦隊而不是波羅的海艦隊呢?”

因全力爭取無畏艦預算而瘦削憔悴的費舍爾海軍上將,譏笑著回答貝爾福。

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若非奧斯曼帝國開閘放行,是根本無法透過的。

俄羅斯對此心知肚明,自然不會輕易動用黑海艦隊。

去遠東的100%是波羅的海艦隊。

貝爾福對費舍爾上將的看法也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