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奪回埃迪爾內和東色雷斯的機會嗎?”

然而,保加利亞的厄運還沒有結束。

隨著連環宣戰使局勢對保加利亞愈發不利,在第一場巴爾幹戰爭中敗給保加利亞、丟失包括埃迪爾內在內大量領土的奧斯曼帝國,也終於開始蠢蠢欲動。

伊斯麥爾·恩維爾之前意氣風發地發動政變,試圖反擊巴爾幹聯盟,但最終未能改變帝國的命運,飽嘗了失敗的苦果。而此次他依舊未肯罷休,再次高喊戰爭,向保加利亞發動攻勢。

當然,和比俄羅斯更令人生厭的塞爾維亞和希臘站在同一陣營,多少讓他感到不快,但有時國家利益比舊怨更重要。

這一次,勝利女神終於向奧斯曼帝國微笑。

即便保加利亞被譽為巴爾幹最強,但在與塞爾維亞、黑山、希臘交戰的同時,背後又遭到羅馬尼亞和奧斯曼帝國的夾擊,已難以招架。

這意味著,除了剛剛獨立的阿爾巴尼亞,巴爾幹地區的所有國家都在攻擊保加利亞。

若是二對一,或許還能一戰,但五對一的情況下,即便是列強也難以取勝,更何況是保加利亞。

就算是再無腦的小白文作家,恐怕也寫不出這種無視基本邏輯的劇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更糟糕的是,曾經的堅定支持者——俄羅斯帝國,也選擇了對保加利亞袖手旁觀。

老實說,在保加利亞之前不顧俄羅斯威脅,執意吞併君士坦丁堡,破壞巴爾幹聯盟,將俄羅斯苦心經營的大計粉碎的情況下,要是俄羅斯仍能選擇寬恕保加利亞,那它就不是俄羅斯了。

於是,保加利亞陷入了五面受敵的絕境。曾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它,如今卻一敗再敗,節節潰退。

面對塞爾維亞已是勉力支撐,卻又遭希臘反攻,反被奪取領土;而羅馬尼亞軍隊越過多布羅加,直逼首都索非亞;奧斯曼帝國亦是成功收復埃迪爾內,並向保加利亞南部推進。

這一切,皆發生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

此刻,保加利亞別無選擇。

“我們願意和談。”

最終,保加利亞不得不向塞爾維亞等反保加利亞聯盟低頭。

這份屈辱讓人怒血翻湧,但若不如此,保加利亞恐怕會被瓜分殆盡。

臥薪嚐膽,前提是先得活下去。

就這樣,1913年2月,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布加勒斯特條約》簽訂,結束了再次攪動巴爾幹局勢的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根據條約,保加利亞不僅失去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奪得的全部領土,還不得不將南多布羅加割讓給羅馬尼亞。

“希臘,你們打算怎麼辦?”

“我們只取西色雷斯的沿海地區,畢竟剝奪過多領土,未免對保加利亞過於苛刻。”

與此同時,早已成為德國和英國忠實爪牙的希臘,遵從漢斯的命令,不願過分刺激保加利亞,於是放棄了對馬其頓的主張,繼續扮演無辜受害者的角色。

“至少,希臘比塞爾維亞那幫傢伙強。”

“確實,雖然進軍地中海的計劃再次落空,但至少還能保住剩下的領土”

希臘的這一決定,讓保加利亞稍微鬆了口氣。但這種安心並未持續太久。

“是嗎?那馬其頓就歸我們塞爾維亞所有了。”

因為,毫無眼力見的塞爾維亞直接霸佔了原本準備讓給希臘的領土。

如此一來,保加利亞對塞爾維亞的憤怒更甚,而希臘則無奈地撓了撓頭——塞爾維亞主動充當反派,倒也省了他們不少麻煩。

至此,巴爾幹的戰爭落下帷幕。

但沒人敢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