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天,瘟疫的形勢已經大為好轉。沈如雲帶來的藥材和防護用具起了大作用,染病計程車兵和百姓逐漸康復,新增病例也明顯減少。

"太子妃,"負責統計的官員激動地說,"按照目前的趨勢,死亡率比之前降低了一大半!"

官員翻開記錄冊,詳細彙報道:"從太子妃到達後的第三天開始,新增病例就明顯減少。尤其是那些照顧病人的大夫,自從戴上太子妃帶來的口罩,就再沒有人感染了。"

沈如雲仔細看著記錄冊上的資料,心中盤算著。她知道,這場瘟疫在原書中造成了大量傷亡,不僅死了許多百姓,連軍中的將士都折損了不少。但現在有了防護措施和對症的藥方,情況完全不同了。

"我讓人送來的艾草和醋都用上了嗎?"她問道。

"都按太子妃說的做了,"一旁的大夫回答,"每天都用醋水擦拭地面和器具,艾草也定時燻著。病人們說,光聞著這味道就覺得舒服多了。"

太子看著沈如雲認真檢視記錄的樣子,心中充滿感激。若不是她及時趕來,帶來這麼多救命的方子和藥材,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這些資料要好好儲存,"沈如雲合上冊子,"以後若是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也好有個參考。還有那些方子,太醫院那邊要詳細記錄下來。"

她說這話時,腦海中想起現代醫院的檔案管理。雖然條件有限,但有些好的做法還是可以借鑑的。

"太子妃真是想得周到,"跟隨一起來的太醫感嘆道,"這些記錄確實重要。要是早些年有這些經驗,也不會死那麼多人了。"

沈如雲默默點頭。在這個醫療條件落後的時代,每一點進步都彌足珍貴。而她能用現代知識救人性命,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她走到軍營的病房外,看著那些正在康復計程車兵。有些人已經能坐起來喝粥了,有些還能和身邊的同袍說說笑笑。這樣的場景讓她想起了現代醫院的病房。

隨行的大夫說道,"多虧了太子妃帶來的方子。尤其是那個清熱解毒的湯藥,喝了之後燒就退得快。"

沈如雲點點頭:"那些防護的措施也要繼續堅持。口罩要定時更換,帳篷要經常燻藥。"

"是,"大夫恭敬地應道,"我們都按太子妃說的做了。現在照顧病人的大夫和士兵,都沒有出現感染的情況。"

太子在一旁聽著,心中既驕傲又心疼。他知道沈如雲這些天有多辛苦,不但要幫忙調配藥材,還要指導大家正確使用那些防護用具。有時候忙起來,連飯都顧不上吃。

"這邊請,"大夫引著他們往前走,"這是新建的隔離區。我們按太子妃的建議,把重症病人都安置在這裡,分開照顧。"

隔離區的設計也是沈如雲提出來的。她把從現代學到的防疫知識都用上了,雖然條件有限,但總比之前好得多。

"明天我讓人再送些醋來,"沈如雲一邊走一邊說,"要經常用醋水擦拭地面和器具。還有那些用過的布料,一定要燒掉,不能留著。"

"這都是太子妃有先見之明。"太醫說道,"不然光靠我們這些人,怕是要手忙腳亂。"

準備啟程回京時,沈如雲又仔細檢查了一遍留下的藥材儲備。

她不可能一直在這裡,畢竟京中還有很多事,早日回去還能早日做準備。

回京沒幾天,皇上的賞賜就送來了。除了金銀珠寶,還有幾匹難得的錦緞。

"太子妃,您看這些!"春杏將幾個錦盒擺開,"皇上這次賞賜的可都是稀罕物。"

沈如雲看著一盒盒珍寶,心中卻想著別的事。皇上如此重視,顯然是對這次瘟疫的處理很滿意。這對太子來說是個好兆頭,正好可以藉此機會在朝中站穩腳跟。

"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