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聲指揮下,皇宮侍衛們著實的出了一把子力氣,才使得熱氣球在降落的時候沒有落到皇宮牆外。
等到李恪成功的落地的時候,李世民早已經帶著一群大臣等在了熱氣球的旁邊。也不等李恪開口,李世民便一指熱氣球內部,說道:“剛才你說裡面可以站下四人,朕要上去嘗試一番上天的滋味。”
“臣李績為陛下保駕。”李績是什麼人啊,那腦子反應的叫一個快,知道這會兒阻攔也不會有用,索性改變策略提出了保駕的說法,以求能夠第一個登上熱氣球。
原本還要勸阻的那些個大臣們,那可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見李績如此說,也紛紛改口願意追隨皇帝陛下身旁。最後還是李世民決定最後一個名額交由長孫無忌。這樣一來,文武大臣各有一名陪同他一起上天,也算是平衡了文武大臣,避免了矛盾的產生。
給熱氣球加溫前李恪問道:“父皇,我們就上升到二十丈吧?”
李世民一邊帶著李績和長孫無忌好奇的四處觀看,一邊說道:“為什麼要設定高度?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
李恪耐心的解釋道:“第一次乘坐熱氣球升空,如果過高的話可能會產生眩暈的感覺。另外現在是冬天,空中會很冷而且風也會很大。熱氣球很可能會被風吹走。宮內的侍衛雖說孔武有力,但是還不習慣控制熱氣球的走向。所以兒臣認為不宜升的過高。”
“哦。”李世民點了點頭。“熱氣球最高可以上升到什麼位置?”
“兒臣最高上升到一百丈。再高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會有很多不便。首先來講,用於控制熱氣球的纜繩,四根長達百丈的纜繩重量就有幾百斤,已經遠遠超過承載的四個人的重量。再有就是高空之上氣流變化無常,很難控制熱氣球的走向。就比如咱們剛才是在皇宮內升空的,如果上升到百丈以後再降落到地面,很有可能是長安城外十幾裡甚至幾十裡外的任意地點的。”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突然問道:“你是怎麼想到要造這熱氣球的呢?”
不知不覺中熱氣球已經開始離開地面。李恪一邊控制著溫度,一邊說道:“兒臣是在放飛孔明燈的時候得到的靈感。”
李世民等三人聽後恍然大悟。長孫無忌更是拍著額頭說道:“我說此物怎麼看起來有些眼熟,原來就是個放大了許多倍的孔明燈!”
李恪不滿的衝長孫無忌翻了放白眼:這幾家夥到什麼時候都不忘記貶低自己這個不是他妹妹生的外甥。自打他知道史書上記載的李恪的死與他有著直接的關係後,現在的李恪就沒給過他好臉看。甚至還一度要求自己名下的產業,遇到長孫無忌府中的人前來購買的時候,價格一律翻倍,這件事後來還是在李世民的干預下才放棄。
李世民顯然不想看到兩個人發生矛盾,開口說道:“是否可以想辦法控制這熱氣球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呢?另外你剛才還提到有什麼東西可以配合這熱氣球一同使用,是什麼?”
“兒臣確實有辦法控制這熱氣球的走向,不過要想造出這個東西來太過麻煩,而且耗時很長,還牽扯到許多大唐工匠不曾掌握的技巧,單單是教會他們這些相關的知識,怕是也要耗費近一年的時間。而且兒臣害怕這些技巧一旦流傳出去,又會對我大唐產生威脅。所以兒臣一直在糾結,是否有必要傳授這種技巧。
至於兒臣所說的配合熱氣球使用的東西,是從一個煉丹的老道那裡得到的靈感。用硝石、硫磺以及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摻雜在一起,用火點燃後便可以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兒臣給此物起名為火藥。只需把幾斤火藥放入一個肚大口小的容器之中,然後再放入鋒利的碎瓷片後,只需在交戰之時把熱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