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上面,所以根本就無法塌塌實實地寫下去,所以還望大家能夠予以諒解,體諒一下漫步的心情。明日回來後,好好的沉下心來編制一下接下來的故事情節。一直以來都想寫中國歷史上的另一位曾經稱帝的女皇帝,只不過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找不到一個好的切入點。用了大半個月的時間做鋪墊,終於要輪到她粉墨登場,還望大家多多捧場吧。

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第二十三章 陳碩貞

第二十三章 陳碩貞

睦州位於杭州的西面偏南,這裡山高水深、河道縱橫且物產豐豐富,平均的糧食畝產要比江南其他地區高出許多,所以自古以來這裡便是江南的一大糧食主產區。

睦州城西南雉山縣有一官宦人家。家主林清廉原本是升州的長史,五年前任期到期之後並沒有謀求繼續留任,而是帶著這些年來搜刮的財富回到了老家。原本林家就是當地的望族,擁有雉山縣境內的大量上等土地,再加上他這些年來搜刮了大量財富,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的強行購置了大量的土地,使得雉山縣境內到處都有他的田產,幾乎佔據了雉山縣近三成的土地田產。在職之時,林清廉為正六品下的中州長史,當地雉山縣的縣令只不過是個從七品上,兩人間足足差出六個品級,現在雖說已經不在職,當地縣令依然不敢拿他怎樣,這也使得他在當地可謂是權勢滔天。

今年夏天的洪水,對睦州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完全被洪水淹沒,造成顆粒無收的情況。雉山縣整體的地勢要低於睦州其它的縣,所以這一次的洪災,使得雉山縣成為重災區,除了種植在山坡之上的茶葉,在進入夏季之前便已經被採摘之外,當地的糧食可謂是顆粒無收。

洪水退去之後,雉山縣的縣令倡議當地富紳放糧賑濟當地災民,作為當地最大的望族,林家不但沒有響應縣令的號召,反而堅持要讓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必須按照往年的規矩繳納稅收。其他富紳見狀也紛紛向他學習,使得當地縣令的倡議根本就無人理睬。

作為重災區的雉山縣,洪水來臨之時,把縣城的糧倉沖毀了大半,使得雉山縣令即便是想在朝廷下旨開倉放賑之前,為當地百姓幹一些實事也是有心無力。雉山縣令無奈之餘,只好登門拜訪林清廉,希望他能夠按照往年的價格,賣給縣府一些糧食救濟災民。誰知林清廉根本就不買他的帳,根本就不接見他,更加過分的是,竟然趁機大肆提高糧價,比往年要高出四五倍的價格。

當地農民,別說那些個租種土地的佃戶們,即便是當地薄有田產的平民,在這場百年不遇,甚至可以說千年難得一遇的洪澇災害面前,也由於準備不夠充足,面臨無米下鍋的尷尬境地。這些個平民為了換取一些糧食,到最後只能靠出售自己的土地,來換取一些少得可憐的糧食救急。

從縣城通往睦州的唯一道路也在洪水氾濫之時,被山上落下的泥石流給阻塞。大量失去土地,又沒有糧食下鍋的佃戶以及為了換取糧食而失去土地的平民紛紛湧入雉山縣城逃難。雉山縣縣令傾盡全身力氣,也只能利用縣府僅存的兩座糧倉中的糧食,在縣城的東西兩個門口開設粥廠賑濟災民。只可惜,這一點糧食對於那些個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來講,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就不能解決掉根本問題。

雉山縣縣令見到縣城的情況日益惡化,通往睦州的道路又遲遲不能挖通,再加上連日來不停地忙碌於處理災後的諸多問題,以至於勞累過度病倒在床榻之上,沒過幾日便撒手人寰。

原本就已經亂作一團的縣城之內,由於失去了主官的控制,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最後縣衙之人集體推舉縣丞暫時接替縣令的職責,帶領大家繼續的進行災後重建任務。

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