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當然,要想實現這個目的,絕非短時間內便可以實現的,不過李恪最不缺乏的就是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大唐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多,相反的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管是回紇還是突厥,隨著他們生存空間的日益萎縮,人口只會是越來越少。所以與回紇的戰爭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純粹的消耗戰。
經過上一年的大水災,今年的夏收居然是個豐收之年,糧食的產量比起正常年份來要高出近兩成,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高興之餘,農民們又忍不住要為之發愁。豐收就意味著產量大增,隨之而來的將是糧食的價格貶值。但是等到出售糧食的時候,整個東北地區的農民們驚喜的發現糧食的價格不但沒有下降,每擔糧食反倒比往年高出了五文錢。
江南以及兩場戰爭使得李恪存放於藥瓶內的糧食,早就消耗的一乾二淨。為了不打擊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以及儘快的使自己的糧食儲備充盈起來,同時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與回紇間的第二輪交戰做準備。李恪一反常態的將糧食的收購價格做了少許的提高,並且以佈告的形式告訴農民,如果不是歉收之年,這個價格將維持至少五年時間不會變動,如果遇到災年的話,政府收購價格將會做出相應的提高,但是銷售的價格則會相應的降低。他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是有錢沒處花,而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他可不想仗打到一半的時候,因為斷糧而不得不中途停止。
李恪剛回到瀋陽城的時候,就曾經交代給營州城外清風觀的張老道一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研製水泥。如今的清風觀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窮得要依靠賣假藥維持生計了。自打李恪將大都督府遷徙到瀋陽以後,清風觀便也遷徙到了瀋陽城內。如今的清風觀可謂是大變樣,前後八進的大院子內有近千出家人居住在內。張老道如今雖然還掛著個觀主的名號,實際上早已經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由清風去處理,自己則在一處專門劃分出來的院落內,按照李恪的吩咐進行各種科學實驗。他所居住的這個院落一般人是不得入內的,如果進入其中不難發現,這裡面到處都是瓶瓶罐罐,就像是個後世的科學實驗室。
李恪當年在上學的時候,曾經在化學實驗課上做過製造水泥的實驗,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已經不記得正確的比例了。不過有一個整日裡無所事事的張道長在這裡,而且還是個煉丹的高手,這種活正好適合他去做。憑藉不太清晰的記憶,水泥中的石灰石好像要佔據百分之**十的份額,粘土好像也需要一些以及微量的鐵礦粉。把這些都交代給張老道以後,李恪就像個甩手大掌櫃的,什麼都不去管了。
這個張老道還是個很不錯的老同志,不管領導佈置的工作有多麼的辛苦,都會任勞任怨的去完成。居然只用了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的研製出了第一種水泥,並且當著李恪的面進行了一番實驗,效果雖然比起後世來講要差了很多,但是已經令李恪非常的滿意了。
要知道那個時代建造城牆所用的城牆專用磚,那是有著嚴格的要求的,一塊磚從最初的取土到最終的烤制完畢,通常要花費三年左右的時間,程式非常的繁瑣和複雜。如今有了水泥,一切都將變得簡單,只要水泥的生產供應的上,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城牆磚。如果不是因為現在的鋼鐵還是依靠手工鍛造的話,他甚至會考慮在城牆磚內增加鋼筋,以增加水泥城牆磚的堅固度。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一轉眼間便到了深秋。回紇方面還沒有任何的動靜,李恪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