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戰士來到阿特里斯的一整個連隊,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他們的誓言。

放了一輩子的滅絕令,最後卻為一個將死的世界擋下了一枚滅絕令炸彈。

隨著那些“亞空間金屬”的熔化,更多的動力甲被拖了出來,就在球型空洞邊上,便是一位手持鏈鋸劍的終結者,是末日戰士的連長。

技術軍士還是那麼忠於機械,他們第一步並不是拆開終結者,而是開啟了鏈鋸劍的鉕元素驅動引擎,裡面的鉕元素也悉數變為了亞空間金屬。

在他的左手上也有一個很大的空洞,就連最先進的物質探測器都沒有檢測到任何東西。

“說點什麼,恩克。”

“歐姆尼賽亞在上,所有物質都變成了金屬除了金屬?”恩克的話語中都出現了些許不確定。

或許,讓智庫來看看會更有幫助。

我們只能從末日戰士們死前的體態中窺探真相的一角,所有人都朝著正中心圓球衝鋒,英勇的姿態被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

這個姿態太熟悉了,繹楓見過,見過無數次了。

在阿特里斯的大地上,無數人選擇用這樣的方式和自己的生命告別。

我們本可以不如此,如果

如果我們是他的對手。

鮮血遊戲!

(禁軍會讓幾位兄弟扮演入侵者進攻皇宮,以此磨鍊自己的戰鬥技巧和發現防禦漏洞)

沒有原鑄戰士的指導,凡人們需要的治理星球的效率就太慢了,他們需要一本聖典?

我不是說聖典是敵人嗷。

我不是。

我沒有。

如果每一位“總政委”依據自己的治理的星球來寫一份規劃大綱,以及對大部分情形的標準應對策略,然後開始他們的鮮血遊戲。

你的敵人或許比你更加了解自己。

如果每一個星球駐守的原鑄戰士開始將自己當做滲透者,開始尋找漏洞,他們或許會更加熟悉星球的具體情況,而上層將會由他們培養的精銳政委接手。

原鑄戰士在經年累月的滲透中不斷修補完善規劃大綱,甚至於刺殺站在人民對立面的傢伙。

聖典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編撰他的人始終在不斷修改完善。

這樣的結果是對於“星球小事”,派駐星球的原鑄戰士可以輕鬆發現並完善,但是一些大事,他接觸的就比較少了。

為此,我們準備建立一個次星區領導者,不僅僅處理星球大事,順便直接統領整個次星區的所有事情。

比如其他世界來貿易或者政治交涉,對於一個星球總督來說,或許是一個需要他出面的大事,但是,兩個星球同歸一位原鑄戰士管理,那就完全沒必要多花費時間。

這個大小大約是十個殖民地以及周圍的一些採礦廠之類的。這些地方在現實宇宙中分佈並不均衡,所以有些可能只有五個世界,有些能有十五個。

大約這麼個大小,直接設立一位次星區總指揮,這位原鑄戰士要統一規劃這些世界的大方向發展和整個次星區防禦計劃,他的風雲級戰列艦座駕將在這些區域內不停地巡遊,直接統領這一整個區域的高階事務。

和帝國將一個區域性的領導人困死在首都星球不同,我們直接讓戰列艦作為巡遊指揮所,緊急事務找駐守戰士,非緊急大事讓次星區總首領決策。

一旦發生像是阿特里斯這樣的意外入侵事件,最長,也就十餘日,一定會有一艘風雲級戰列艦從現實世界進入這裡發現情況,不會出現孤立無援幾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

為此,這個計劃需要的是更多的風雲級戰列艦,從阿爾法軍團那裡搶來的戰艦,以及午夜領主遺留的戰艦需要加速開始改造。

連雷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