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京津烽火:北京解放之戰(第1/5頁)
章節報錯
隨著清軍新的增援力量如潮水般湧入戰場,局勢愈發膠著,空氣中瀰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我此刻正端坐在南京中央政府官邸光明宮內的作戰指揮室裡,眉頭緊鎖,與國防部長韓靖、總參謀長陳武以及陸軍總司令李海緊急商討應對之策。儘管我軍裝備的八一式自動步槍在效能、射程、射速和裝彈量上全方位碾壓清軍從洋人那裡獲得的仿製解放式步槍,但清軍憑藉人數優勢和新裝備帶來的底氣,仍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這場戰爭,是決定國家命運的關鍵一戰,而眼前的北京,正是我們志在必得的戰略要地。
回想起之前,前沿作戰指揮設在靠近戰場的臨時據點,雖能第一時間直觀地掌握戰場動態,可也如置身於風口浪尖。戰場局勢瞬息萬變,敵軍的突襲、炮火的覆蓋,都讓臨時指揮所隨時面臨被摧毀的危險。一次,敵軍的一支精銳騎兵趁著夜色摸了上來,多虧警衛部隊拼死抵抗,才讓我們有驚無險。而如今,我軍掌握了初步的通訊技術,有了穩定可靠的電臺通訊,不僅能實現遠距離及時傳達指令、獲取情報,而且南京光明宮地處大後方,安全性更高。這裡的設施裝置也更為齊全,各種先進的地圖繪製工具、加密通訊裝置一應俱全,方便我們對戰場局勢進行精準分析。大多高階將領也都常駐於此,更方便於相互之間的聯絡和統籌,於是作戰指揮便順理成章地搬回了光明宮作戰指揮室。
室內氣氛凝重得近乎凝固,巨大的作戰地圖懸掛在牆上,代表著雙方兵力的旗幟犬牙交錯,宛如一幅緊張激烈的戰爭縮影。每一面旗幟的背後,都是無數士兵的生死拼搏,每一次旗幟的移動,都預示著戰局的微妙變化。而清軍全員裝備仿製步槍這一情況,雖在武器層面無法與我們抗衡,但在戰術佈局和士氣上仍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韓部長,如今清軍增兵且裝備升級,我們必須儘快找到破局之法。”我神色凝重,目光緊緊鎖定在地圖上清軍增援部隊的標記處,彷彿要從中看穿敵人的下一步動作。此刻,我的內心焦急萬分,深知這場解放北京的戰鬥的勝負關乎國家的命運,不容有絲毫閃失。
韓靖皺著眉頭,沉思良久,才緩緩開口:“羅帥,我建議先讓烽火通訊營加強對清軍通訊的監聽,看看能否獲取他們的作戰部署資訊。只是烽火通訊營目前暫無領導,這工作開展起來可能會有些困難。”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擔憂,烽火通訊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一個得力的領導者,工作的推進必然會受到阻礙,而在清軍裝備提升的情況下,獲取情報變得更加關鍵,這關係到我們如何利用自身裝備優勢,精準打擊敵人。
總參謀長陳武接著說:“我覺得可以從黑衣人特工情報部門抽調人手,協助烽火通訊營。蘇瑤部長在情報收集方面經驗豐富,她手下的劉陽、陳剛等人都是情報工作的好手,或許能幫上大忙。”陳武的語氣中充滿了期待,他相信蘇瑤團隊的能力,只要他們介入,一定能讓烽火通訊營的工作步入正軌,為我們利用裝備優勢制定戰術提供有力的情報支援。
我點了點頭,同意了這個提議:“就這麼辦,立刻透過電臺向蘇瑤傳送電報,詳細說明任務。另外,讓劉強的陸上猛虎特戰隊繼續在敵後尋找機會,重點破壞清軍新到增援部隊的補給線。同時,安排他們在正面戰場合適時機輔助主力部隊。把特戰隊分為三個小組,一組由陳風、趙俊帶隊,負責狙殺外籍教官;孫成、李華帶領另一組,鎖定清軍高階將領進行狙殺,尤其注意漢八旗正藍旗參領馬元霸、鑲白旗佐領陳宇軒,還有參與構築京津與直隸防線、商討與洋人的合作事宜的滿清王族多羅郡王,這三人在清軍指揮體系中作用關鍵,務必解決;劉強親自帶領第三組,靈活支援前兩組,同時根據戰場形勢,隨時給予正面戰場的主力部隊關鍵協助,務必打亂敵軍指揮體系。清軍裝備升級,我們更要從指揮層面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