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清軍火器變革,民義軍危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我軍憑藉凌厲的攻勢,成功將鄭芝龍勢力逼退至澎湖列島、金門島等島嶼,雙方暫時陷入了短暫的僵持狀態。然而,大陸局勢卻在此時風雲突變。由於南方除貴州、雲南之外,其餘地區已基本被民義軍佔領,清軍為推進軍事改革與武器更換,全力加強固守南北邊境防禦,整個局勢變得愈發緊張起來。
數九寒天,北風凜冽如刀,彷彿要將世間萬物都切割成碎片。盛京的清軍校場軍旗烈烈作響,在這冰天雪地中,攝政王多爾袞身披玄色大氅,那大氅隨風舞動,宛如黑色的火焰;頭戴暖帽,神色冷峻,負手站在高臺之上,俯瞰下方滿八旗新軍。他的眼神猶如寒夜中的利刃,犀利而堅定,彷彿能洞察一切。身旁,禮親王代善輕撫鬍鬚,那鬍鬚上似乎還帶著歲月的滄桑,眼中透著久經沙場的沉穩,他經歷過無數次戰爭的洗禮,深知此刻的變革對大清的重要性;豫親王多鐸身姿挺拔,身為正黃旗旗主,眼中滿是躍躍欲試的戰意,他渴望在這場變革中,帶領正黃旗再創輝煌。
“此次軍事改革,關乎我大清國運。先從滿八旗開始,務必讓他們儘快熟悉新裝備。”多爾袞的聲音低沉有力,彷彿洪鐘般在空氣中迴盪,裹挾著寒風傳向四方,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這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代善微微點頭,那動作沉穩而緩慢,“攝政王所言極是,滿八旗乃我軍精銳,率先完成火器化,定能震懾四方。”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篤定,似乎已經看到了滿八旗火器化後的強大威懾力。
清軍深知,若想順利完成軍事改革與武器更換,穩固防線至關重要。在河南、陝西、山東與民義軍防線接壤部分,清軍開始大幅增兵。為了湊齊兵力,清軍在當地展開了殘酷的抓壯丁行動,共計強徵10萬人。一時間,各地雞飛狗跳,百姓苦不堪言。
在河南的一個小村莊裡,寧靜被清軍的闖入徹底打破。年輕力壯的李二剛從田間勞作歸來,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幾個清兵一把抓住。李二的老母親哭著撲上來,抱住清兵的大腿哀求:“求求你們,放過我兒子吧,他是我們家的頂樑柱啊!”她的聲音帶著哭腔,充滿了絕望和無助。清兵一腳將老人踢開,惡狠狠地吼道:“少廢話,不跟我們走,就打死你!”那聲音如同野獸的咆哮,充滿了暴力和威脅。李二拼命掙扎,卻被清兵用繩子緊緊捆綁,他的雙手被勒得生疼,只能眼睜睜看著家中的妻兒和老母親,呼喊聲漸漸被風聲淹沒,他的眼中滿是憤怒和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這樣的場景在各地不斷上演,無數家庭因此支離破碎。被抓的壯丁們被集中起來,他們衣衫襤褸,眼神中充滿了恐懼和憤怒。由於缺乏基本的訓練,這些壯丁連最基本的行軍佇列都走不好,更別說使用武器了。但清軍不管這些,在皮鞭的驅使下,他們被迫踏上了守衛防線的征程。皮鞭抽打在他們身上,發出清脆的聲響,每一下都彷彿抽在他們的心上,讓他們心中的仇恨不斷累積。
與此同時,從後方調遣的五萬精銳部隊也陸續抵達邊境。這些士兵紀律嚴明,迅速在各個戰略要地佈防,與那些被迫參戰的壯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們步伐整齊,動作迅速,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此番大規模增兵,雖然極大地充實了邊境駐軍力量,為軍事改革爭取到了寶貴的穩定環境,卻也讓民間的不滿情緒如熊熊烈火般燃燒起來。百姓們對清軍的行為充滿了怨恨,他們渴望和平,渴望安寧,卻被這場戰爭無情地捲入其中。
按照計劃,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這上三旗約三萬人成為重點改編物件。多鐸上前一步,雖身形矯健,但提及此事,眉頭不禁皺起:“攝政王,正黃旗願為先鋒,只是兄弟們慣用弓箭與冷兵器,這連弩和火槍操作複雜,要熟練掌握,還需些時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他深知士兵們習慣了傳統武器,要適應新武器並非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