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穿越啟變,清廷火器新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何樂而不為呢?”隨後,他目光如炬,緊緊盯著豪格,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威嚴與警告:“豪格,可千萬莫要小覷火器的威力。戰場上,從來都不是隻靠一腔熱血就能取勝的,武器的優劣,往往能直接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民義軍就是憑藉著這些先進火器,才屢屢擊敗我軍,這就是鐵證!事實擺在眼前,容不得你不信。”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各方觀點激烈碰撞,互不相讓。多爾袞力排眾議,最終一錘定音:“此事就這麼定了,全面改革軍隊,打造火器部隊。我意已決,諸位無需再議!”他的聲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彷彿在向眾人宣告他的決心。
這一切的變革,追溯源頭,竟與我的意外穿越息息相關。我穿越而來,本以為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小石子,微不足道,卻未曾想激起了千層浪,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我的影響下,民義軍如獲神助,率先從冷兵器時代大步跨越到熱兵器時代。先進的解放式步槍、威力巨大的火炮,讓民義軍在戰場上無往不利,所向披靡,清軍被打得節節敗退,丟盔棄甲。也正因如此,才引發了清廷的一系列變革,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
為了推動軍隊的火器化改革,多爾袞開始四處尋求軍火支援。他偶然得知鄭芝龍與葡萄牙人有貿易往來,便讓鄭芝龍牽線搭橋。在泉州的一處秘密據點,屋內佈置得格外隱蔽,氣氛緊張而壓抑。鄭芝龍滿臉堆笑,親自為葡萄牙商人代表迪亞戈斟上一杯香茗,那笑容中帶著一絲討好與急切:“迪亞戈先生,此次合作,對我們雙方都大有裨益,是互利共贏的好事。大清財力雄厚,只要交易順利,您的財富必將更上一層樓,日後在商界的地位也將更加穩固。”迪亞戈輕撫著鬍鬚,眼中閃過一絲狡黠,如同一隻狡猾的狐狸:“鄭將軍,合作自然沒問題,但價格方面,我們可得好好談談。我可不能做虧本的買賣。”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最終達成合作意向:葡萄牙向清廷出售3000支先進火槍,搭配50萬發子彈,20門改良紅夷大炮及1000發炮彈,清廷為此支付了從攻佔大明、朝鮮及周邊國家領土,搶奪百姓而來的50萬兩白銀。這些白銀沾滿了百姓的血淚,是無數家庭的痛苦與絕望。
此後,多爾袞仍不滿足,還想與荷蘭建立合作,便再次找上鄭芝龍。鄭芝龍深知此事幹系重大,猶如千斤重擔壓在肩上,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憑藉自己在海上貿易積攢的人脈與渠道,四處奔走,終於成功聯絡上荷蘭方面。在鄭芝龍的安排下,荷蘭代表與清廷展開談判。談判桌上,氣氛緊張而壓抑,雙方各懷心思。荷蘭代表範·霍恩態度謹慎,反覆權衡自身利益與國際關係後,與清廷達成協議:荷蘭向清廷出售2500支火槍,附帶40萬發子彈,15門改良紅夷大炮及800發炮彈,清廷支付40萬兩白銀,這些錢財同樣來自對他國領土的掠奪和對百姓的搜刮,每一兩白銀都承載著百姓的苦難。
與此同時,多爾袞又將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沙俄。在克里姆林宮的議政廳內,氣氛熱烈而緊張,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正與大臣們激烈討論是否要向清廷出售武器和技術。財政大臣伊萬諾夫率先發言,他的聲音充滿了期待:“陛下,與大清的貿易能帶來鉅額財富,這些財富可以充實國庫,支援我們的國內建設,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軍事顧問彼得羅夫卻憂心忡忡,他的眉頭緊鎖,滿臉擔憂:“陛下,出售先進武器和技術,無疑是在增強潛在對手的實力。一旦大清強大起來,日後恐對我國邊境安全構成威脅,這不得不防啊。”
沙皇站起身,緩緩走到窗邊,望向窗外,沉思良久後開口:“大清如今面臨困境,我們的援助或許能換來長期的友好關係。先出售一批火槍,試探一下大清的態度和實力,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