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的局勢下,聯合抗清聯盟的組建過程充滿了挑戰與艱辛。經過多輪漫長且艱苦的談判與協商,各方終於放下成見,達成共識,聯合抗清聯盟初步形成。

南明政權的朝堂之上,大臣們爭論不休。有人對民義軍的主導地位心存疑慮,擔憂自身勢力被削弱。一位老臣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將軍事指揮權交予民義軍,我們能放心嗎?會不會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然而,也有識時務者看到了聯合的大勢所趨。“如今清軍勢大,若不攜手,我們都將危在旦夕。民義軍實力強勁,有他們主導,或許是我們的生機。”一位年輕的將領據理力爭。最終,南明政權認可民義軍在軍事指揮上的主導權,同意出兵配合後續作戰。

而在福建,鄭芝龍、鄭森父子的府邸中,父子二人也在商討著局勢。“父親,這聯合抗清,我們水師的力量至關重要,若是能借此機會,擴大我們的勢力,倒也值得一試。”鄭森目光堅定地說。鄭芝龍捋了捋鬍鬚,微微點頭:“嗯,不過我們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輕易折損我們的水師。”最終,他們承諾,憑藉其強大水師封鎖沿海,切斷清軍海上補給,同時協助民義軍開展兩棲作戰。

各地起義軍在收到聯合的訊息後,紛紛響應。一位起義軍首領激動地對部下說:“終於能統一行動了,這麼多年的堅持,就盼著能有這一天,大家都聽指揮,把清軍趕出中原!”各地起義軍願聽從統一排程,共同抗清,一股強大的抗清力量就此凝聚。

在聯盟大會上,各方代表齊聚一堂,氣氛莊重而熱烈。大家圍坐在巨大的沙盤前,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的戰略規劃:兵分三路,對清軍發起全面進攻。“東路軍由鄭氏水師為主力,聯合部分民義軍,從海上進攻,目標是奪取江浙沿海地區,直逼清軍在東南的重要據點。這裡是清軍的經濟命脈所在,一旦拿下,對清軍的打擊將是巨大的。”我指著沙盤上的沿海區域,詳細地闡述著。鄭森微微頷首,表示贊同:“我水師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所望。”

“中路軍以民義軍精銳為主,聯合南明部分軍隊,從安徽出發,向江蘇進軍,意圖突破清軍中部防線。江蘇是清軍的重要統治區域,突破這裡,就能撕開清軍的胸膛。”王強神情嚴肅,眼中透著堅定的決心。南明軍隊的將領也站起身來,表態道:“我等願與民義軍並肩作戰,共破清軍。”

“西路軍則由民義軍與當地起義軍組成,從湖北、湖南出發,向河南、陝西等地進攻,牽制清軍西部兵力。”趙剛沉穩地說道。一位起義軍首領激動地回應:“我們對當地地形熟悉,一定能協助民義軍完成任務!”

為確保戰略順利實施,軍事訓練與裝備升級緊鑼密鼓地展開。軍事研發基地中,科研人員日夜鑽研,終於研發出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炮。當第一門新火炮試射成功時,周圍計程車兵們歡呼雀躍。“這火炮要是裝備到部隊,清軍可就有的受了!”一位年輕計程車兵興奮地說。各支部隊迅速裝備新火炮,同時訓練士兵掌握新戰術,如多兵種協同作戰。訓練場上,士兵們反覆演練,不斷磨合,戰鬥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後方,繼續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創辦了多所技術學校,吸引了眾多青年學子前來求學。“在這裡,我們能學到實用的技術,以後能為國家的建設出一份力。”一位學生滿懷憧憬地說。學校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為工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援。同時,建立完善的醫療體系,在各主要城市設立大型醫院。醫院裡,醫護人員認真負責,有效控制了疫病的發生。一位患病的百姓感激地說:“有了這醫院,我們看病方便多了,身體有保障,心裡也踏實。”

東路軍在鄭森的指揮下,憑藉強大的水師,從福建沿海揚帆起航。戰艦如黑色的巨獸,在波濤中破浪前行。鄭森站在旗艦的船頭,望著一望無際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