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李校尉可為使者,前往吳國弔喪!”

姜維提出了一個人選。

姜維嘴裡的李校尉就是李驤。

在漢中一戰中,因為敏銳的戰爭嗅覺,得到劉諶的賞識。

回到成都之後,便被加封為建忠校尉。

聽到姜維的話,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劉諶也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人選。

因為李驤最早曾經孤身前往過陸抗的軍營中,遊說陸抗進攻上庸。

又親自留守永安,防止吳軍偷襲。

更是在漢中之戰尾聲,幫自己打好提前量,才致使鍾會大敗而歸。

這樣一個膽大心細又頗有謀略之人,正是當使者的好人選。

“朕也覺得李驤不錯。”

“不過正使有了,還缺一個副使,諸位有沒有人選?”

李密聞言站出來說道:

“臣願向陛下舉薦一人,可為副使!”

“誰?”

“散騎壽良!”

“此人父祖皆曾任犍為太守,操守方正,有一州之才。”

“雖與臣為好友,但臣舉薦他卻並無私心!”

李密說完後,表情坦蕩的看著劉諶。

劉諶看了李密一眼後便說道:

“來人,召李驤、壽良前來!”

沒一會兒,李驤和壽良便雙雙來到劉諶面前:

“不知陛下召臣前來,所為何事?”

劉諶把要出使吳國的事情簡短的告訴了兩人後又說道:

“朕準備派你們兩個為使者前往東吳祭奠吳主孫休。”

“不過有一點,你們需要注意。”

“此次偽朝同樣也會派使者前往。”

“偽朝因為在漢中吃了一個大虧。”

“肯定要在外交上找回一點面子,好使吳國不徹底倒向咱們。”

“朕希望你們兩個不要墜了大漢的名頭!”

“同時也不要給吳國太大的壓力,免得吳國徹底倒向偽朝。”

“若是你們兩個覺得有什麼困難,朕也不勉強。”

“朕會再挑人選!”

此次出使非同小可,事關接下來大漢佈局,所以馬虎不得。

劉諶說的嚴重。

李驤和壽良兩人也聽的認真。

在聽完劉諶的話之後,兩人互相對視一眼,然後對劉諶說道:

“陛下,臣此去必揚大漢國威於吳國朝堂。”

“使吳國上下乃至偽朝都不敢小覷大漢!”

有了兩人的這番保證,劉諶笑著說道:

“好,朕就在成都等你們的好訊息!”

三日後,李驤和壽良在兩百精兵的護衛下,和張惇一起前往建業弔喪 。

李驤和壽良走後。

劉諶又把姜維叫到宮中,準備和他商議另一件大事。

大漢現在面臨的困境有很多。

除了糧食,人丁和兵力之外。

還有一個很大的困境,那就是儲備人才不足的問題。

尤其是在軍事方面,更為凸顯。

漢中之戰,除了關彝和李驤等寥寥幾人。

幾乎沒有什麼年輕人。

如張翼、董厥等人,也都已經是五十多的年紀。

姜維今年也已經六十多了。

甚至連廖化、柳隱這樣的原本應該頤養天年的老將,都依然奔波在戰場上。

這對於劉諶來說可不是個好訊息。

一旦這些人老去,大漢將再次面臨人才斷檔的危機。

所以劉諶必須要未雨綢繆。

但是劉諶本身又沒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