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即使不是手腳齊到,你能奈我何,我只要做到周身一家,無論我圓轉自如,或是支援八面,俱不失其中心。只要我腳踏實地,我就有辦法周旋。你就打不著我,拿不住我。保持不敗,勝人何難?”

鳳吟道:“師伯,你這是結合了太極八卦理法嗎?”

李太和道:“你果然有悟性。確實是有結合,但也不全是。提到以柔克剛的拳法或者不多,但做到以柔克剛的卻不在少數,哪家拳都注重活用,都不會去追求僵直的。實際我在學形意之前,也熟練通背,孫臏拳法,那二路拳都強調放長擊遠,鞭打稍擊,也有三節胳膊之說,絕然不少陰柔。但有柔無剛為偏重,而柔不是軟。以柔入手,或者彈抖,或者鞭捎,或者揉團捆拿,都是出路。交手的情形有很多,我守住一部分力量,揚另一部分力量,雖然並未做到俱動俱到,但同樣能以小動作,達到大作為。來,你我搭手試試。”

李太和就取了個右鑽拳的式子,鳳吟也照樣取了一個,李太和道:“你試著將胳膊開啟。”

鳳吟使勁,卻打不開,看似李太和鬆鬆靜靜,但那胳膊不知道如何就是打不開,而李太和輕輕鬆鬆就讓小臂展開,將鳳吟堵在外圍。

李太和讓回來,再給鳳吟機會,鳳吟看著李太和也只是展了小臂,並不見其他地方有作為,卻又一次輕鬆開啟。自己雖然沒有全力想抵,卻也用了些力氣,聽著李太和的勁兒就是緩緩而來,所以也不必加力了。

李太和又道:“手腳齊到?你再試著腳腿上半步,能上來嗎?”

鳳吟現,李太和就這麼一沾,微微含著頂,自己卻上不得步子,因為此情此請,雙腳踏實,稍有輾轉,就會被李太和借了力,那拳頭將如山洪暴一般襲來,只能這麼抵著。

李太和輕輕鬆鬆就將後腿提了起來,成金雞獨立之勢,鳳吟照樣動他不得,鳳吟若走了別的轉化,只一點心念一動,李太和也能馬上感覺得到,拳勁如水,隨著又灌進一分。

李太和道:“你出不了手,上不了步,你還這麼打人?我現在是不是可以落步擊人了?”

鳳吟道:“確實如此。”

“呵呵呵呵”李太和收了身子,道:“小伎倆而已,你沒看仔細。”

鳳吟也感覺這一路雖然新奇,但不是沒有辦法應對,沒有辦法的,是鳳吟做不到以同樣的辦法應對。

李太和道:“你一定感覺這是形意的架子,卻是別家的勁,看似出手如鋼銼,感受起來卻不是出手如鋼銼吧?”鳳吟當然知道了,絕非形意,因為他接老劉的拳時,只要與老劉手臂相觸,整個身子就感覺被老劉提了起來,就像在水中迎面又來了一道浪頭一般。而這一浪打來,一起一落,這人就交代了,這是形意的翻浪勁。而李太和卻鬆鬆柔柔,如影子又如一座棉花山壓來。

李太和見鳳吟神情依然感悟,道:“也確實是這樣的,這就是借了太極的一?。翻腕就打人。”

李太和道:“我若在這前提下動作起來,兩手飛旋,你感覺當如何應對?”

鳳吟沉吟難答。李太和道:“我見你方才走那一路拳,有此意思,所以特意點你。這又是借鑑了八卦之法。我要你感受學習的,卻非這些。同樣強調以柔克剛,如何才是柔。九曲連珠才是柔,一條繩子就是軟?你可理解?”

鳳吟想了下道:“手拽繩子,無論他鬆散還是堅韌,越緊越抓得牢;一把珠子在手,越勁反而越難抓拿。”

李太和道:“你果然有悟性。柔不是軟,我雖取了各家之長,但走得卻依然是橫拳似彈,不過將原先精煉之氣給寬容開來,但無論如何放,絕然不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