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永恆的生命,得以進入神的國度。

六、教父傳統的遺產詮釋

早期教父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銅蛇象徵與基督救贖的關係進行了解讀,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神學遺產。

愛任紐(《反異端》IV.10.2):愛任紐認為銅蛇象徵著基督接受“古蛇”模樣的審判。基督以揹負人類罪惡的形象出現,如同銅蛇以蛇的模樣成為救贖的象徵,這一觀點深刻地揭示了基督救贖的本質,即他甘願接受審判,為人類的罪付出代價。

奧利金(《約翰福音評註》xIII.57):奧利金將銅蛇事件視為“救贖預科學校”的基礎課程。他認為銅蛇事件是神對人類救贖計劃的初步啟示,為後來基督的救贖奠定了基礎,讓人們逐漸理解神的救贖之道。

約翰·屈梭多模(《約翰福音講道》27.1):約翰·屈梭多模比較了火蛇蔓延與罪惡傳染的相似性。火蛇的咬傷迅速蔓延,帶來死亡;而罪惡在人類世界中的傳染同樣迅速且致命。透過這種類比,更凸顯了基督救贖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奧古斯丁(《論三位一體》xIII.10.13):奧古斯丁指出銅蛇被舉是基督道成肉身與受難的雙重預表。銅蛇被舉起來,既預示著基督的道成肉身,他來到世間;也預示著基督的受難,他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人類的救贖而犧牲。

七、當代神學的挑戰回應

在當代,面對現代懷疑論者的質疑,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釋,以扞衛銅蛇象徵與基督救贖關聯的神學意義。

科學質疑(銅蛇療效是否合理):透過對神蹟運作模式的分析,依據b.b. warfield的神蹟觀,我們可以理解銅蛇的療效。這是在特殊護理下的象徵式醫治,神藉助銅蛇這一象徵,透過百姓的信心作為蒙恩管道,實現了對百姓的拯救。這並非是一種自然科學可以解釋的物理治療,而是神的超自然能力的體現。

倫理批判(拜像嫌疑):對照十誡禁令的例外原則,就像基路伯像的設立一樣,銅蛇的設立有著特殊的目的。它並非是讓人們崇拜銅蛇本身,而是作為神救贖的象徵。我們可以從約伯的敬虔態度中得到啟示,約伯在面對苦難時,始終保持對神的敬畏和信心,而不是對某個具體事物的崇拜。同樣,百姓仰望銅蛇是對神應許的信靠,而不是對銅蛇的崇拜。

宗教比較(與異教蛇崇拜的關聯):與赫人、埃及的蛇神信仰相比,近東銅蛇像多為女神象徵,比如迦南的阿斯他錄。而希伯來敘事則刻意消解神聖動物意象,在《申命記》4:15 - 18 中,神明確告誡以色列人不可製造偶像,不可將任何動物神化。銅蛇的設立只是神救贖計劃中的一個臨時象徵,與異教的蛇崇拜有著本質的區別。

結論:救贖史的脈絡貫通

民數記銅蛇與基督十架的對應關係,清晰地顯明瞭神救贖計劃的七大統一原則:

應許 - 成全的縱向呼應:從舊約中神對救贖的應許,到新約中基督的降臨實現救贖,這是一個縱向的呼應,體現了神救贖計劃的連貫性和確定性。

審判 - 恩典的辯證彰顯:無論是火蛇帶來的審判,還是基督的救贖,都辯證地彰顯了神的審判與恩典。神不會容忍罪惡,但他也始終以慈愛和憐憫對待人類,為人類提供救贖的機會。

表象 - 實體的漸進啟示:銅蛇作為表象,是神救贖計劃的初步啟示;而基督則是實體,是神救贖計劃的完全實現。這種從表象到實體的漸進啟示,讓人類逐步理解神的救贖之道。

選民 - 普世的擴充套件軌跡:救贖的物件從以色列選民擴充套件到普世萬民,體現了神救贖計劃的廣泛性和包容性,神的愛惠及每一個人。

行為 - 信心的本質遷移:從舊約中透過仰望銅蛇這一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