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借個人用用(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題回到煤專公司,我問宋超想用哪種方式,讓我補足股份的原始價值和實際淨資產的差額?
宋超說,他原本沒準備把這個事告訴我,讓我現在先別糾結,等公司第一次分紅時,再解決這個問題。
我知道,煤專公司尚在初創階段,需要在新產品研製和市場開發方面,持續投入大量資金,距離實現總體盈利至少還有一兩年時間,宋超這麼說,純粹是找藉口拖延,是想讓我接受既成事實。
在農機廠改制和籌建煤專公司問題上,我都幫了宋超大忙,沒有我的出謀劃策、跑前跑後,這兩件事,宋超不可能完成的這麼順利完美,他曾經幾次說過,要在經濟方面給予回報,以感謝我的鼎力相助,但都被我當場拒絕。
在我看來,朋友之間本就該互相幫忙,彼此成就,只要不存在錢財方面的實際支出,就不該和經濟利益扯上關係。
自己現在確實幫到了宋超,但宋超之前也沒少幫我。比如說,去年我辭職後不久,因心中不忿,想讓侯得財和姚南北難堪,只打了一個電話,宋超想都沒多想,不考慮可能對自身的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一腳把修造廠踢出了農機廠的供應鏈,幫我好好出了口惡氣。
如果接受了宋超在經濟方面的回饋,那是不是也要算一算,宋超當初對我的幫助值多少錢,自己是否應該也給予他價值相當的回報呢。
宋超是蘇北鹽城人,出生成長於浩浩淼淼的黃海之濱,我是土生土長的河西人,在綿延萬里的黃河水滋養下長大。
兩個素昧生平的男人,在遠離各自故鄉的古城相遇相識,發現彼此有很多相同之處,都能在對方身上,依稀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這種感覺很奇妙,於是相見很晚,很快從路人變為朋友,幾年相處下來,關係越來越融洽,信任度也越來越高。
我是不滿十六歲,初中剛畢業,被父母逼著當了煤礦工人,憑自己的專注和努力,打拼到現在這個狀態。
宋超和我的情況有點類似,初中畢業時,正趕上停課鬧革命,學習成績非常出眾的他,因此失去了繼續求學的機會,作為最後一屆老三屆學生中的一員,進入大隊修船社,從電焊工學徒幹起,後來進入公社辦的造船廠… …,在製造行業浸淫了十幾年,車、削、銑、磨、鏜、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後,宋超憑自己一身真本事,開始了單幹,從路邊修車鋪幹起,一步步幹到今天的程度,不但在家鄉有資產千萬的機械廠,還在古城建立了新農機廠和眼前的煤專公司。
因為都在未成時就開始上班,經歷有相同之處,在很多問題上,我和宋超有著相同或者近似的認識,所以溝通起來很舒服。
宋超年齡比我大了整整一輪,我們認識時,他早就是身家千萬的大老闆,而我還是月工資只有五百塊錢,但卻自命不凡的國企小領導,但宋超從未在我面前流露過財大氣粗的樣子,沒有送過我值錢的禮物,也沒請吃過豪華大餐。
相處幾年,我和宋超之間,和最普通的市井朋友一樣,平常各忙各的,互不打擾,偶爾有時間聚聚,小菜幾碟,把酒言歡。有需要對方幫忙了,一個電話過去,他和我肯定全力以赴,為朋友兩肋插刀。
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朋友,不想讓自己和宋超的關係,沾染上銅臭味,於是對宋超說,親兄弟明算賬,你增加煤專公司淨資產這事,我不知道也就罷了,現在既然知道了,就不能讓老兄吃虧,這事今天咱倆得討論出個結果來,要麼我給你三十萬現金,要麼你出個董事會決寶,把我的股份比例降到百分之四。
宋超顧左右而言他,對我的要求不表態。
王晨當然和宋超是一夥,用啤酒向我頻頻舉杯,說老宋一整天都沒怎麼吃飯,讓他趁現在有胃口,多喝點白粥,要求我別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