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小城變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感覺來的如此強烈,鄭九本能的有種就地破境的衝動,但理智告訴他,若不想惹麻煩,必須壓制住。
一直到深夜,鄭九才悄然離開車行,飛簷走壁出了縣城直奔郊外。
山野大澤可能更為危險,但鄭九在花間溪找到了一處十分適合做修行洞府的地方,洞窟很深,裡面的空間也足夠大,若是破境時有什麼異象出現,應該可以最大程度的被遮擋掩蓋。
原本,由築基期中境突破到巔峰境,只是個小境界,不會引起周圍環境太大異動,可此番破境的躁動過於洶湧,萬一搞出大動靜就麻煩了,鄭九不敢賭。
進入洞府後,鄭九便在洞口布置了一個簡易的陣法,用以阻隔氣息和聲響,另外又加了一道示警的陣法。
山洞入口處較為狹窄,裡面如同穿糖葫蘆般一個接著一個洞窟,大概有七八個,總體呈緩緩向下傾斜之勢,越往深處,就越為乾燥陰涼,鄭九選擇了最深處的一個洞窟。
從玉扳指裡取出了若干靈石備用,破境要吸納大量的天地靈氣,可眼下這個條件沒了,管夠的靈石是唯一可以替代的破境必須品。
諸事搞定,鄭九盤膝而坐,很快進入無我境界。
含山縣城東城有一大戶人家,姓毛,家主毛員外早年曾做過縣尉,因為牽連一樁公案被罷官,此後離開了官場,回家做起了富家翁。
毛員外在縣城雖然不算頂尖的富戶,卻也家大業大,又曾做過官兒,所以親朋故舊極多,在整個含山縣相當吃得開,現任縣老爺還曾經是毛員外的同僚。
約在半年前,毛員外家來了幾個親戚投靠,是從大魏國來的,因為在當地開罪了官紳,營生做不下去,便千里迢迢來投靠。
當時周魏兩國關係尚可,毛員外又一力作保,在衙門備了案後就在縣城住下了,從魏國人搖身一變成為大周國子民。
幾位親戚為人和善,手中又有銀錢,不僅在縣城開了鋪面,還在郊外接辦了大量田產,除此之外,還花了一大筆銀子,不知道走了什麼關係捐了個功名,在縣衙也算是掛上號的官人了。
當然,官是虛的,不受實職,也沒有任何實權,只是這個虛無的官身卻是如假包換的金字招牌,連縣老爺見了此人都要客客氣氣。
毛員外也跟著臉上有光,不僅成功的將魏人給挖了過來,人家還使勁兒給大周國送錢,這等好事,不是是個員外就能辦到的。
然而,好景不長,周魏兩國不知為何關係忽然緊張起來,兩邊邊軍互相封鎖唯一的吊索橋,禁止邊民往來。
不久後,朝廷下旨將含山縣邊署升格為邊鎮,設鎮守使一名,從五品武官,品階比縣令還要高。
沒幾日,鎮守使便到位了,好像聖旨還沒出永安城,這位鎮守使大人已經在路上了,巧的是,鎮守使也姓毛,從五品遊擊將軍。
毛將軍一到任便開始徵調民夫在縣城外東郊修建擴建軍營,銀子由朝廷撥款,專款專用,縣衙一干人管不著。
但既然不用地方掏錢,縣老爺也懶得搭理。
可接下來毛將軍就狠了,親自跑了一趟縣衙,開了一個邊鎮軍情會議,獅子大張口要紋銀三十萬兩,用於修建城防及相關設施。
這一下,縣裡的這幫官紳土鱉便炸鍋了,人人叫苦連天,暗中糾結起來密謀如何趕走毛將軍,至少想辦法拒交這莫名其妙的銀子。
可沒想到,硬著頭皮死拖了半個月,一票人馬開進了含山縣,足足有四千人,是郡守協調派來的邊軍,要長期駐防,統一歸毛將軍指揮。
知道內情的人還得到了一條訊息,這四千邊軍中有五百人隸屬東府軍,是非常彪悍兇狠的,而且招惹不得,因為東府軍是當今五皇子李希的嫡系。
惹不起,萬萬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