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交付的日子。林宇、林悅和林浩帶領著運輸車隊,浩浩蕩蕩地駛向華國的軍事基地。遠遠望去,那座軍事基地宛如一座鋼鐵鑄就的巨獸,橫臥在廣袤的大地上。

基地的大門高聳入雲,由厚實的合金打造而成,表面刻滿了複雜的紋路,彰顯著其堅固與威嚴。大門緩緩開啟,一股強大的科技氣息撲面而來。進入基地,寬闊的道路兩旁停放著各種先進的軍事裝備,巨大的機甲矗立在停機坪上,猶如巨人般守護著這片土地。

基地內部的建築充滿了未來感,高聳的塔樓直插雲霄,表面覆蓋著一層特殊的金屬材料,在陽光下閃爍著冷冽的光芒。建築之間透過空中通道相連,各種飛行器在通道間穿梭往來,繁忙而有序。四周的防禦設施嚴密,能量護盾發生器隱藏在各個角落,隨時準備啟動,抵禦任何可能的威脅。

他們帶來了幾千副外骨骼機甲,整齊地排列在指定區域,彷彿一支等待出征的鋼鐵部隊。林宇被任命為外骨骼機甲的教官,負責訓練士兵們如何操作這些強大的裝備。他站在訓練場上,身姿挺拔,聲音洪亮地講解著操作要領。

“大家注意,啟動機甲時,先將神經感應裝置與大腦連線,這個過程一定要確保介面緊密貼合,否則會出現訊號不穩定的情況。連線成功後,閉上眼睛,放空思緒,嘗試用意念去感受機甲的存在,就像它是你身體的一部分。”林宇一邊說著,一邊親自示範,只見他熟練地戴上神經感應頭盔,瞬間,他的機甲啟動,發出低沉而有力的轟鳴聲。“很好,大家看到了吧,這時候,你可以試著抬起手臂,注意,不要用身體的力量去帶動,而是用意念去指揮,動作要平穩、緩慢,感受機甲與你的同步性。”士兵們全神貫注地看著林宇,按照他的指導紛紛嘗試,雖然一開始有些手忙腳亂,但在林宇耐心的指導下,逐漸掌握了啟動和基本移動的技巧。

一段時間後,林宇組織了一場模擬對戰。他將士兵們分成兩隊,讓他們在模擬戰場上展開對抗。戰場上,機甲的轟鳴聲震耳欲聾,能量光束交錯閃爍。士兵們按照林宇所教,靈活地操控著機甲,有的利用地形進行掩護,有的則發動團隊配合,嘗試包圍對手。林宇在一旁密切觀察,適時透過通訊器給予指導:“左邊那隊,你們看,現在敵方的火力集中在前方,我們可以利用機甲的機動性,從側翼迂迴包抄,注意保持隊形,不要過於分散,以三人為一組,相互掩護前進。右邊的,他們的機甲能量護盾在持續消耗,抓住這個破綻,集中火力攻擊他們的核心部位,攻擊時注意節奏,不要盲目射擊,節省能量。”這場對戰讓士兵們對機甲的實戰運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為後續訓練提供了方向。

林浩則忙著為基地的AI電腦人工智慧升級。他坐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一行行程式碼在螢幕上閃爍。同時,他還向科研人員和技術士兵們傳授dNA序列的思路與想法,以及機甲改造的方向。

“大家看,這是dNA序列的基本結構,它蘊含著生命的遺傳資訊,我們要借鑑其中的編碼方式,為AI打造更高效的學習演算法。”林浩在黑板上畫出dNA雙螺旋結構,詳細解釋著,“傳統的AI演算法在處理複雜環境時存在侷限性,而我們從dNA序列中獲取靈感,構建一種自適應的學習模型,創造出多重螺旋結構,矩形螺旋,多邊形螺旋,非規則螺旋,等等結構。比如,當機甲面臨不同的戰鬥場景,AI能夠像生物進化一樣,快速調整策略,最佳化自身的行為。”他一邊說,一邊在電腦上展示模擬的AI進化過程,讓大家直觀地看到演算法的執行效果。

為了提升科研人員的網路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林浩還模擬駭客對基地的防火牆發動攻擊。科研人員們嚴陣以待,運用林浩所教的知識,不斷調整防火牆的設定,抵禦著一波又一波的攻擊。“注意觀察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