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破局(第2/3頁)
章節報錯
姚俠淡淡的笑道,但卻掩蓋不住臉上的愁容。
一起在縣衙中落座,將楊縣現有的官員全部召集在一起,楊雲才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楊縣這裡有人口三萬八多千人,雖然比不上現在的吳縣,但是人口也不算少了。
同時,楊縣這地方產鹽,鹽的數量還不算少。這個時代。鹽可是十分重要的東西,大涪各地,甚至連附近一些國家的商人都來楊縣購鹽。
有了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楊縣的經濟還是挺不錯的,許多人縣的老百姓靠著這一點,每年都能得到比較豐厚的收入。
按說姚俠在這樣的縣城擔任縣令,應該還是比較好過的。可是實際情況卻是不然,他目前的境況,甚至連在貧困的石洞縣當縣令的鐘文睿都不如。
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是因為吳縣有兩大實力雄厚,又互不相讓的兩大利益集團。
楊縣這地方,起名的原因就是這裡,姓楊的人特別多,楊姓人數佔了全縣人口近一半的。這些人多半沾親帶故,形成了一個偌大家族。
在楊縣楊姓百姓中,族長是這裡權力最高的人。至於外來的縣衙官員,他們根本沒有打上眼裡。
這裡楊氏一族本來就十分霸道,先皇楊遠奪取司馬家江山,建立大涪王朝之後。楊縣的楊氏一族,千方百計跟皇族扯上了關係。
,!
從此以後,他們就變得更加囂張了,以皇親國戚之名,在吳縣作威作福。
而一些外姓人口,實在忍受不了楊姓一族的欺凌。於是他們也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勢力,取名為“合一會”,與楊氏一族分庭抗禮。
楊縣產鹽,因為食鹽是所有人都必須的物品,所以採研是暴利行業,錢又不擔心銷路。
所以,這些年來。合一會和楊氏一族為了爭奪楊縣的幾個大鹽井的開採權,沒有少發生摩擦,還進行了好幾次的大規模爭鬥。
在利益面前,兩邊互不相讓,打得不可開交。最後,雙方都死了不少人,由於他們提前打通了各種關節,官府也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
雙方都損失了不少人手,結果都沒有佔到多少便宜。最後兩方的首領看到這樣也不是辦法,又坐在一起進行和談。
最後,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終於達成了協議,將這裡的大小鹽井全部瓜分。
就這樣,楊縣眾多的鹽井,每年開採的鹽就被這兩個勢力所壟斷。
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在利益的驅使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兩個勢力集團中,使得他們實力越來越強大。
到後來,他們的實力遠遠超過了楊縣縣兵的人數,掌握了楊縣許多事務的主動權,使官府成為了擺設。
他們派出人維護縣城的治安,為了方便把鹽送出去,還修繕了縣城得道路。後來這兩股勢力又用銀子和楊家皇族的身份,使得各級官員對他們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久而久之,縣衙的官員也適應了這種生活,什麼都不做,可以得到朝廷的俸祿,也會得到兩股勢力給他們的紅利。
姚俠帶著人來到楊縣的時候,這裡的官員萬分不捨地完成了交割。
等姚俠徹底接管縣衙的時候,發現他們所有的政令,不僅楊縣的百姓愛理不理,連縣衙的差役都不願意去執行。
到最後,這裡的一名老師爺才告訴姚俠在楊縣當官的潛規則。那就是不管事,不惹事,自有銀兩進包裡。
這樣的局面,當然不是姚俠想要的,他接管縣衙之後,深知這裡大量食鹽所產生的利益,對急於想要增強實力的楊雲是無比重要的。
他費盡心思,想要從這兩股勢力中,把嚴謹的控制權收歸縣衙,卻發現這一卻勢如登天。
剛透露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