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科舉的方向從一開始就錯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分南北榜錄取,成為黨爭的溫床,八股取士,又成了文官的養蠱場。
朱元璋徹底懵了。
他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為了朱家王朝和朱家的後世子孫,他日思夜想,苦苦追尋而得到的,自以為高明的兩道科舉政策,竟然給大明埋下了如此嚴重的隱患。
事與願違。
朱元璋迷茫了,一雙虎目此刻竟是迷茫的望著朱辰,再一次問出了那三個字:
“怎麼辦?”
朱辰沉吟片刻,回道:“說實話,我不是什麼政治家,我也只是從一個後世者的角度依據歷史去分析,不見得就一定就說得對。”
面對朱辰的謙虛,朱元璋卻是鄭重的道:“洗耳恭聽,願聞其詳。”
“好。”
朱辰點了點頭,道:“那我們先從大明後面滿清建立起來的清王朝說起,清軍入關,是一個文化落後的民族征服了一個文化先進的民族,所以在文化上他們有很大的自卑感,滿人對漢文化什麼都學,對於朱元璋發明的八股取士,他們更是幾乎照搬的拿了過去。”
“但是清王朝卻沒有出現像明王朝那樣嚴重的黨爭,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也沒有形成規模。”
朱元璋的眼神一下子亮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朱辰回道:“滿清入關後,自然是知道大明朝文官集團對抗皇權甚至架空皇權的事,這在他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首先,漢人士大夫在滿清皇帝眼裡他們始終是外人,不是自己人,甚至都不是人,而是奴才,明朝體制還把士大夫當人,而滿清的文官雖然仍自稱是臣,但實際上他們連當奴才的資格都沒有,加上滿清嚴苛恐怖到舉世罕見的文字獄,讓文官一系的‘脊樑’被徹底打斷,文官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再者,滿清設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子弟也就是滿清的勳貴集團,類似於朱元璋訂立的藩王制度,他們始終站在皇帝這一邊,直接聽皇上調動,也就是說,皇上的背後始終有著一個強大的勳貴集團制衡其他集團,所以,無論是文官還是宦官,亦或是外戚,都很難翻得起風浪。”
“然後,設立軍機處,軍機處不同於內閣,明朝的內閣是聯絡外朝與內朝的樞紐,既是資訊中心,也是決策中心,更是執行主體。而清朝的軍機處,則是兼職的,由皇帝指定的官員出任,任期不定、人數不定、職責不清,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於皇帝的私人秘書處,卻總攬軍、政大權,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軍機處與內閣兩套班子分別執行,分別對皇帝負責,這樣就使得文官集團被再一次進行了削弱,這樣根本就不可能擰成一股繩跟皇帝對著幹!”
“最後,清王朝還設立了密摺制度,允許和鼓勵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員,直接向皇帝遞密摺,互相彈劾告密,甚至以下告上,這使得清朝政治進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權的神秘感,使官員、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從而加強了皇權。”
聽罷朱辰的講述,朱元璋露出沉思的神色。
雖然滿清控制了黨爭,限制了文官集團,限制了閹黨和外戚,但是……
似乎能夠借鑑的並不多。
他以為自己對文官已經夠苛刻了,沒想到清王朝直接將文官當狗。
而八旗制度也與他的藩王制度差不多。
還有密摺制度,讓官員們互相彈劾,互相指責,這本就是歷朝歷代的大忌,只有特殊時期才會使用,沒想到滿清卻直接拿來當做了常規的手段。
唯一能夠借鑑的似乎就只有軍機處了。
朱辰自然是看出朱元璋的疑惑,道:“雖然滿清在保證皇權的問題上做得比大明要更好,但是,滿清卻依舊成了華夏曆史上歷朝歷代中最屈辱的王朝。”
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