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這在後世是再常見不過的了,無論是政府單位,還是企業事業單位都有在運用。

其實,績效考核制度脫胎於西方的文官管理制度。

在英國實行文官制度的初期,由於文官的晉級主要看資歷,所以,這就造成了文官的工作不分優劣,所有的文官一起升職加薪的局面,這使得文官隊伍的急劇膨脹,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福利待遇畸高等問題凸現出來。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這樣的文官體系顯然不能夠滿足國家管理的需要。

於是,英國文官制度開始改革。

注重表現、看才能的錄用以及考核制度應運而生。

錄用制度參考了華夏的科舉制度,其實就是先前朱辰跟朱元璋說過的改良過的科舉,更加註重專業知識的考核。

而考核制度更是與早它兩百年的張居正的考成法不謀而合。

英國人取長補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文官制度。

這套文官制度,使得英國文官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並且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科學性,以及增強了政府的廉潔與效能。

英國文官考核制度的成功實行為其他國家提供了經驗和榜樣,其他國家紛紛借鑑與效仿,形成各種各樣的文官考核制度。

這種制度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即把工作實績作 為考核的最重要的內容,同時對德、能、勤、績進行全面考察,並根據工作實績的優劣決定政府工作人員的獎懲和晉升。

實踐證明,考核是文官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環節。各級政府機關透過對文官的考核,有利於依法對文官進行管理,優勝劣汰,有利於百姓對文官必要的監督。

朱辰可以說將西方文官制度中的核心部分給朱元璋提取出來了。

對於這個後世被證明過相當成功的文官管理制度,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自然是越想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合理之處。

嚴打貪腐固然能夠打擊貪腐,但是打擊貪腐的同時,也有可能打擊掉官員的積極性,有些官他不貪,也沒什麼野心,天天就尸位素餐,拈輕怕重,得過且過。

總之一句話,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這樣的老油子也是極難處理,不僅自己躺平擺爛,還有可能破壞整體的風氣。

就像是前不久,朱元璋在朝會上提出的鳳陽遭災的事情,第一時間竟沒有官員站出來應答,如果是其他軟弱一些的皇帝,有可能就被要挾住了。

但是朱元璋何許人也?他可是以鐵腕著稱的皇帝。

敢在他的治下搞事,那就是找死。

在來找朱辰之前,朱元璋就已經在想著怎麼對付這些不聽話的文官,大不了都殺了。

他朱元璋的刀可從來都沒有鈍過。

好在現在朱辰給了更好的法子,有制度的管控他們。

就像朱辰前面說的,以前的你可不去分好粥,一樣有粥喝,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你不分好粥,你可能連粥都沒得喝了。

“好,好法子!”朱元璋由衷的讚歎。

朱標和劉基更是目光湛湛的看著朱辰。

這個朱辰,簡直就是王佐之才。

不僅對於人類歷史發展有精深獨到的見解,而且對於朝廷的大小事務同樣超乎尋常的方法辦法。

朱辰道:“考核制度中將俸祿一分為二,其中的固定俸祿其實是一種保健因子。”

“保健因子?”

聽到這個,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都是懵了,他們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

“不急,聽我解釋你們就明白了。”

朱辰不疾不徐的道:“所謂保健因子,其實就是你固定得到的部分,就好比現在大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