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太子朱標也許不會死(第2/3頁)
章節報錯
後來倭國反過來入侵華夏埋下伏筆。”
“十八世紀,歐洲的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序幕,但農業生產依然十分落後,播種還在使用人工播種,而此時中國,已經在使用播種機。歐洲的犁設計也比較簡單、原始,操作十分費力,而中國的犁則效率更高也更省力。當《天工開物》傳入後,直接推動了歐洲農業革命。”
“而且對於工業革命,《天工開物》亦有貢獻,其中的推拉式風箱技術對歐洲冶鐵工業發展影響極大。”
“歐洲從12世紀學會造紙,但一直以破布為原料單一生產麻紙,18世紀以後耗紙量激增,但破布供應卻有限,於是造紙業出現原料危機,而《天工開物》卻幫他們解決了紙張危機。”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讀了《天工開物》之後,把它稱之為‘權威著作’,並把華夏養蠶技術措施作為論證人工選擇和人工變異的例證之一。”
“等等,不勝列舉。”
“最可笑的是,後來滿清王朝滅亡後,人們想要尋找《天工開物》這本書,在國內竟然找不到,後來才偶然在倭國發現了《天工開物》,幾經周折,找到了《天工開物》的原始中文刻本,並把它重新引入國內,找回了這本原屬於華夏的科學技術著作。”
“而後面的故事你也知道了,四海蠻夷強大起來了,轉過頭來就將華夏當成了口中肉,腹中食。”
說到這裡,朱辰都難免有些氣憤了。
更不要說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朱元璋了。
明明是華夏人民的智慧結晶,偏偏自己不懂得珍惜,而人家卻是如獲至寶,最後還反過來一腳踩在你臉上,嘲笑你不懂得珍惜,而你還要舔著臉去求人家把那東西給你復刻回來。
朱辰道:“不僅僅是《天工開物》,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火藥,造紙術,指南針,印刷術,哪一樣不是深遠的影響著整個世界?可偏偏我們的統治者只知道用儒家經典去控制讀書人的思想,卻從未想過,文化知識另外一個更重要的作用是指導人們科學的認識這個世界,探索這個世界,從而改變這個世界。”
朱元璋久久無言。
朱辰口中的統治者又何嘗不包括他?
朱辰道:“當然,並不是說文章思想不重要,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僅僅是注重文化知識在思想傳播上的作用,而不去關心文化知識在生產上的作用,是不可能走得遠的,就像一個人走路,只有兩條腿才能走得又穩又快,如果僅是一條腿的話,不僅走得慢,而且很容易就會掉進溝裡。”
“所以,我說的分科,是在文章思想外,再增加一門學科,理學。”
“理學?”
朱元璋聞言不由得一怔。
他認知裡的理學,是在宋元明時期興起的一門新的學說,所謂理學,實則禪學也,主流有程朱理學。
但是他知道,朱辰說的應該不是這個。
果不其然。
朱辰道:“我這裡說的理學並非程朱理學,而是一門研究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科學。”
“科學?”
朱元璋的眉頭一下子皺了起來。
科學這個詞他聽朱辰提過了許多次,但說實話,他到現在也沒有搞懂這是一門什麼樣的學說。
朱辰喝了一口茶後,道:“還記得我之前講過,這個世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其運動的規律,並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朱元璋點頭,他當然記得朱辰的這個話,那是第一次帶朱標和劉基來書店,探討慧能法師風動幡動亦或是心動那個禪理小故事時候說的,當時就讓他和朱標劉基三人三觀顛覆。
“那你有沒有想過,水為什麼會往低處流?蘋果為什麼是往地上掉?鳥兒為什麼可以在天上飛?曲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