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圖跟隨進入時,海水瞬間合攏,將追兵淹沒,徹底摧毀了法老的軍事力量。

這一神蹟具有多重意義。從現實層面來看,它拯救了以色列人,使其擺脫了埃及軍隊的威脅,成功踏上了自由的征程。從象徵意義上講,紅海的分開象徵著上帝對以色列人的救贖和拯救,如同劈開混沌的力量,為以色列人開闢了一條通往新生的道路。

它讓以色列人親眼目睹了上帝的大能,進一步堅定了他們對上帝的信仰和敬畏之情。同時,這一神蹟也向埃及人以及整個世界宣告,上帝是以色列人的守護者,任何企圖阻擋以色列人前進的勢力都將被上帝的力量所擊潰。

四、曠野中的供給——上帝持續的關愛與扶持

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進入了廣袤而荒蕪的曠野,面臨著缺水少食的嚴峻生存挑戰。然而,上帝再次以神蹟般的方式滿足了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

嗎哪的出現(出埃及記 16 章)猶如一場及時雨,每天清晨,以色列人都會在營地周圍發現一種類似白霜的食物,這就是嗎哪。

嗎哪的味道如同攙蜜的薄餅,為以色列人提供了每日所需的能量。它的出現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持續關愛的具體體現,確保他們在曠野中不至於餓死,讓以色列人明白,即使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上帝也會時刻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為他們提供生活的保障。

此外,在瑪拉,苦水因上帝的神蹟而變甜(出埃及記 15:22-26),使以色列人能夠飲用,解決了他們口渴的問題;在利非訂,上帝又透過擊打磐石,讓清泉從磐石中湧出(出埃及記 17:1-7),為以色列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這些神蹟不僅滿足了以色列人的生理需求,更在精神上給予他們極大的鼓舞和安慰,讓他們堅信上帝會帶領他們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增強了他們在曠野中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五、西奈山上的啟示——契約與秩序的奠定

以色列人來到西奈山下,這是他們信仰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這裡,上帝與摩西面對面交談,並賜下了十誡和其他一系列法律(出埃及記 19-31 章)。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雲柱、火柱等奇異現象,以及雷聲、閃電、濃煙和角聲,這些超自然的景象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神聖威嚴的氛圍,彰顯了上帝的崇高地位和絕對權威。

十誡作為上帝與以色列人之間契約的核心內容,涵蓋了宗教信仰、道德倫理、社會生活等多個方面,為以色列人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社會秩序和行為準則。這些律法的頒佈,使得以色列民族從一個鬆散的群體逐漸轉變為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信仰的共同體。

而西奈山上的這些神蹟,則強化了律法的神聖性和權威性,讓以色列人深刻認識到遵守契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明白,這些律法是上帝的旨意,違背律法就是違背上帝,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而遵守律法,則會得到上帝的庇佑和祝福。

綜上所述,在《出埃及記》中,神蹟絕非僅僅是一些令人驚歎的奇聞軼事,而是上帝與以色列民族互動的關鍵方式,是上帝拯救、引導、塑造以色列民族的有力手段。每一個神蹟都緊密相連,共同編織成了一幅關於救贖、承諾與信仰的宏偉畫卷。

透過這些神蹟,上帝不僅向以色列人展示了其無所不能的力量,確立了自己作為以色列唯一真神的地位,而且為以色列民族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奠定了堅實的信仰和社會基礎,其影響深遠而持久,貫穿了整個以色列民族的歷史長河,成為猶太教乃至基督教信仰體系中的核心組成部分,持續地啟發和引導著無數信徒的心靈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