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就像是神與百姓之間的橋樑,承載著溝通神與人的重任。

在新約中,我們受到教導,所有信徒皆是屬靈的祭司(參照《彼得前書》2: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這意味著,每位信徒都被神聖地呼召,要在教會和社會中擔當起服事的重要角色。無論是在安靜的密室中為他人虔誠禱告代求,在講臺上激昂地教導真理,還是在生活中默默地給予他人實際的幫助,每一個行動都是在履行作為屬靈祭司的神聖使命。

祭司的忠心與敬虔

《利未記》第10章記載了一個令人警醒的事件,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因獻上“凡火”,違背了神的旨意,最終被神擊殺。這一事件如同一記沉重的警鐘,時刻提醒著我們,祭司在服事時必須懷揣著對神的敬畏之心,嚴格按照神的心意行事。他們的服事,容不得半點馬虎與懈怠,每一個舉動都應當是對神的尊崇與敬畏的體現。

對於今天的信徒來說,在服事的道路上,同樣需要始終保持忠心和敬虔。無論是參與教會的日常服事,還是在社會中無私地幫助他人,都應當以誠實和敬畏神的心態,認真完成每一項託付。服事的目的,絕非是為了獲取自己的榮耀,而是為了彰顯神的偉大榮耀。每一次的服事,都是一次向神獻上的忠誠告白,每一次的付出,都是為了讓神的榮耀在世間閃耀。

三、愛人如己:從服事神到服事人

體現對人的關懷

《利未記》19:18中明確說道:“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這一重要誡命,後來被耶穌所引用(參照《馬太福音》22:39),足見其意義非凡。《利未記》不僅著重強調對神的奉獻,同時也大力呼籲對他人的關愛和服務。這種愛人如己的理念,就像一條溫暖的紐帶,將人與人緊密相連。

對於今天的信徒而言,奉獻和服務不僅僅是對神敬拜的外在表現,更是關愛他人的具體行動體現。無論是在教會中用心地牧養信徒、親切地探訪關懷,還是在社會中積極參與慈善活動、熱情地投身志願服務,每一個舉動都是“愛人如己”這一偉大誡命的生動實踐。信徒們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傳遞著神的溫暖與關懷,讓世界因神的愛而變得更加美好。

體恤弱勢群體

《利未記》19:9 - 10規定:“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這一規定深刻地反映了神對窮人和弱勢群體的深切關懷。神就像一位慈愛的大家長,時刻關注著每一個孩子的需要,尤其是那些身處困境的弱勢群體。

在當今社會,信徒理應積極關心社會中的貧窮人、孤兒寡婦、病患以及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參與教會的宣教事工,為那些尚未認識神的人帶去福音的希望;投身社會公益活動,為弱勢群體送去生活的溫暖;捐獻時間和資源,為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都是對神心意的積極回應,也是信徒踐行“愛人如己”的具體體現。每一次的幫助,都是一次愛的傳遞,每一次的關懷,都是神的愛之光在世間的閃耀。

四、奉獻與服務的屬靈價值

帶來神的同在與祝福

《利未記》的奉獻條例清晰地表明,當以色列人嚴格遵守神的律法,按照規定虔誠獻祭時,神的同在就會如溫暖的陽光般降臨。這種神的同在,成為百姓得福的根源,如同生命之泉,源源不斷地滋養著他們的心靈。

在今天,信徒同樣可以透過奉獻和服務,更加深切地經歷神的同在。當我們遵循神的旨意,積極參與教會事工和社會服務時,神就會在我們的生命和服事中奇妙地顯明祂的作為。我們或許會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神的指引與力量;或許會在服事的艱辛中,體會到神的安慰與鼓勵。每一次與神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