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榮辱早已被他拋諸腦後。他的愛,如同廣闊的海洋,包容著一切,不計回報。

二、摩西的代求:如橋樑般連線神與人

在民數記14章的記載中,我們見證了摩西代求精神的另一次偉大展現。以色列民在前往應許之地迦南的途中,因探子帶回的恐懼報告,陷入了深深的恐慌與悖逆之中。他們不僅拒絕踏入神所應許的迦南地,甚至萌生出返回埃及的念頭,並且對摩西和亞倫這兩位神所設立的領袖表現出極大的不滿和反抗情緒(民14:1 - 4)。這一事件,無疑是以色列民對神的一次嚴重悖逆,他們不僅拋棄了神的應許,更試圖推翻神所賦予的領導權威,彷彿在黑暗的深淵中越陷越深。

(一)急切代求,為百姓撐起希望之傘

在這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摩西挺身而出,毅然決然地站在了百姓與神之間,成為了他們的代求者。他的代求,充滿了急切與堅定,展現出了幾個至關重要的特點:

扞衛神的名譽,以神為中心的代求:摩西首先關注的是神的名譽。他深知,如果神就此毀滅以色列民,那麼埃及人和其他外邦人將會對神的作為產生嚴重的誤解。他們可能會惡意揣測:“耶和華因為不能把這百姓領進他向他們起誓應許之地,就在曠野把他們殺了。”(民14:16)。摩西代求的首要出發點,並非僅僅為了百姓的利益,而是為了維護神的榮耀與尊嚴。他的心中,神的名聲高於一切,這種以神為中心的代求,彰顯了他對神的敬畏和忠誠。他如同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神的名譽,不惜一切代價。

宣揚神的慈愛,以屬性為根基的代求:摩西接著深情地提及神的屬性:“耶和華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的。”(民14:18)。他並非為百姓的罪過進行無理的辯護,而是懷著敬畏之心,懇求神按照祂自身那豐盛的慈愛和信實,赦免百姓的罪孽。他深知,神的慈愛和信實是無盡的,只要百姓真誠悔改,神定會給予他們寬恕和憐憫。他的代求,如同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為百姓指引著希望的方向。

祈求神的赦免,以過往為依據的代求:在代求的最後,摩西滿懷虔誠地請求神照祂一貫的方式赦免以色列民:“求你照你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好像你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民14:19)。摩西的代求,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對神過去作為的深刻記憶和堅定信心之上。他回顧了神從埃及拯救以色列民以來,多次赦免他們的經歷,堅信神會一如既往地憐憫他們。他的信心,如同堅固的磐石,在狂風暴雨中屹立不倒。

(二)神的回應,代求帶來的轉機

神聽到了摩西的懇切代求,最終做出了回應。神決定不立即毀滅以色列民,而是讓他們在曠野漂流四十年(民14:20 - 23)。雖然神的審判依然降臨,但摩西的代求無疑為百姓爭取到了寶貴的生命延續,避免了即刻的滅亡。這一結果,充分展現了摩西代求的力量,也證明了他對神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不移的信靠。他的代求,如同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明燈,為以色列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他的堅持和努力,讓百姓有了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也讓神的慈愛和寬容得以彰顯。

三、摩西謙卑與代求的屬靈意義:照亮信仰之路的燈塔

摩西在這兩個關鍵事件中所展現出的謙卑與代求榜樣,猶如一座燈塔,為我們照亮了屬靈成長的道路,提供了深刻而寶貴的屬靈教訓:

真謙卑,是神的主權下的順服:摩西的謙卑,核心在於他始終將自己置於神的絕對主權之下。面對攻擊和質疑,他毫不計較個人的權威和利益,而是以一顆全然信靠的心,將一切交託給神。他的眼中,只有神的榮耀和旨意,這種以神為中心的謙卑,是我們在屬靈生活中應當追求的至高境界。它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