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1963年4月19日

金邊 中國大使館

按照約定,小肖應該18號也就是昨天晚上回來,可等了一天,小肖一直沒來大使館,這讓老程憂心忡忡,袁耕和楊副局長也惴惴不安。張沛芝、農念強都是經驗豐富的職業特工,萬一被他們察覺到小肖的特情身份,不但取信的計劃落了空,還會危及到小肖及家人的生命安全,更嚴重的是,將會直接影響到代表團的安全。

程主任與陳大使、袁耕商量,如果出現意外變故,就馬上啟動備用方案,同時向柬國王室彙報情況並照會柬政府,動用柬方保衛力量。

直到下午,小肖終於回來了。

他興奮地走程序主任辦公室,從懷裡鄭重地掏出用塑膠袋套好的一疊信件。老程沒急於開啟那疊夢寐以求的、也許藏著驚天秘密的信件,而是目光炯炯地看著小肖追問道:“你應該昨晚就回來,為什麼現在才回?”

小肖解釋道,他昨天本想坐早班的長途車去,沒想到老農來了個電話,要他去一趟。他去後,老農交給他一封新的密信,讓他送往邊境的交通站。一來二去,他就沒趕上早上的班車,只好坐下午的車去。取完信,又來不及趕晚班車,只好住了一晚,坐今天早上的班車才回來,連家都沒回,到了就直接來使館了。

老程仍不放心,盯著小肖的眼睛,連續問道:

“農念強是怎麼跟你說的?”

“路上出現什麼異常情況沒有?”

“有沒有人注意你、跟蹤你?”

“取信的時候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交通站有沒有人問你?如果有,你怎麼回答的?”

小肖一一作答,沒有任何異常發生。

老程聽了,鬆了口氣,又叮囑一句,“以後有什麼情況一定要給我打電話,這也是擔心你的安全!”這才趕緊給袁耕打電話。

袁耕、楊副局長迅速趕到老程辦公室,三人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將信件從塑膠袋裡拿出來,一封封仔細端詳。信一共九封,用的都是牛皮紙信封,用糨糊封得很嚴實,外表看起來都一樣。

袁庚拉上窗簾,擰亮檯燈,對著光仔細看著,根本看不見裡面。他與楊副局長目光對視了一下。

楊副局長對老程說:“讓後勤送兩壺開水和一個帶蓋的搪瓷杯子來,有保溫杯更好。”

“再帶一把榔頭和大號螺絲刀來。”袁耕補充道。

老程有點摸不著頭腦,還是趕緊打電話交代給使館後勤。

東西很快送來了。袁庚用榔頭和螺絲刀先在搪瓷杯蓋上砸出一個扁扁的口子,然後往杯子裡倒進滾燙的開水,蓋上蓋子,水蒸氣從扁口騰騰而出,土法上馬做成了一個簡易而有效的蒸汽燻蒸器。

九封信整齊地按照順序排列在桌上,袁庚拿起第一封信,把塗了膠水的封口對準蒸汽慢慢來回燻著,等封口潤溼得差不多了,用一把薄而鋒利的手術刀輕輕挑開,再用鑷子輕輕掀開封口,將裡面的信件慢慢夾了出來。

就這樣,九封信都被完整順利地取出。

楊副局長逐一對九封信的信封、信紙、內容及開啟的過程拍了照,又仔細在強光下小心翼翼地檢視了每一張信紙、每一個信封,鬆了口氣:“沒有發現特殊的記號,也沒有可疑的微縮點。”

三人戴著手套逐一仔細地看完九封信,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也不像有什麼隱語,彷彿只是普通家人之間的瑣事和問候。

袁耕嘆了口氣,推斷道:“字大、行疏、紙也有些發皺,看來是使用密寫藥水密寫的,也許還是密碼密寫的。你們看,這些發皺的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密寫藥水書寫乾涸後形成的痕跡。”

楊副局長點點頭:“看來需要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