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1963年3月5日

香港

陳伯是個老實人,也是個苦命人。

他和弟弟自幼隨父母從潮州來到香港,父親推著車賣潮州小吃魚蛋粉在香港勉強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他讀書不多,作為長子,小學一畢業便沒有再上學,幫著父親一起做“推車仔”。

母親每天晚上都不辭辛苦地手工捶魚丸、肉丸,父親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去魚市買當天打上來的鮮魚煲湯,慢慢的,生意越來越好,招牌越來越響,便攢錢買了房子,有了自已的小門店,老一輩的香港人很多都知道“陳記魚蛋粉”料足湯靚幾好味。又過了幾年,陳伯娶了隔壁牛雜檔口李伯的女兒為妻。

正當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的時候,1941年底,日本人來了,駐港英軍兵無鬥志、將領無能,僅僅打了17天便集體放下武器投降了。在大轟炸中,日本飛機的一顆炸彈偏巧落在“陳記魚蛋粉”的門口,父母不幸雙雙遇難。這時陳伯正陪老婆在醫院生產,倖免被炸,可老婆卻因難產大出血,偏偏醫院裡的血漿被日本人搜刮一空,捱了兩天後最終撒手人寰,只給他留下一個剛出生的女兒。

血氣方剛的弟弟發誓報仇,跟著一幫同學跨過深圳河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了一名游擊隊員。

這一年,陳伯30歲,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堅韌的他重新推起車子,掛起“陳記魚蛋粉”的招牌,每天把女兒背在身後,早出晚歸擺攤,獨自拉扯著尚在襁褓的女兒。

兩年後,身為東江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曼國調到香港主持地下工作,根據他弟弟的臨終囑託找到他,給他帶來了弟弟英勇犧牲的噩耗。

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裡,老郭就租住在他家,幫他修繕被炸燬的門面,經常給他讀報紙、講時事,還教他學文化,幫他帶孩子,兩人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在他眼裡,雖然老郭戴個眼鏡、身材瘦削、文質彬彬,像個教書先生,可他知道老郭是個幹大事的人,是個為了國家、民族敢於豁出自己命的人,因此從心底裡敬佩他。他與老郭擠在一張床上談天說地的日子,讓他開闊了心胸和眼界,讓他懂了許多道理,讓他知道除了香港的市井生活之外大陸正在發生轟轟烈烈的革命,而這場革命將改變絕大多數窮苦中國人的命運。老郭讓他苦難而又平淡的日子增添了許多亮色。

後來,老郭搬走了。

再後來老郭調到香港新華社工作,還時常帶同事來吃他的“陳記魚蛋粉”。

有好幾次他都想問問老郭,他也想參加老郭的事業行不行,可看看正牙牙學語的女兒,話到嘴邊他又咽下去了。

終於有一天,陳伯鼓足勇氣向老郭表明心跡,他也要參加共產黨,也想為像他一樣的窮苦人做些事情,老郭十分高興,花了好多時間跟他講了許多關於共產黨的故事,講了共產黨人是什麼樣的人,做什麼事,有什麼理想,追求什麼目標,當然也講了作為共產黨人可能會面臨的死亡威脅。

陳伯拍著胸脯說不怕死,可老郭笑了笑對他說,共產黨不是國民黨,也不是幫派,不是賭個咒發個誓就能加入的,並耐心地告訴陳伯入黨要接受考驗,要履行手續,要有一定的覺悟,在目前的環境下,不入黨照樣可以幹革命。還安慰陳伯道,有機會一定讓他參加革命工作。

1948年夏的一天,老郭匆匆來找他,告訴他,他是來告別的。內地就快要解放了,他要護送在香港的一批重要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區,第二天就走。還說有機會再來看他,臨走時把他身上所有錢都拿出來給了陳伯。

一晃十幾年了,小陳變成了老陳,又變成了陳伯,女兒也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他再也沒聽到老郭的訊息。

他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