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利益者們,罔顧了當下的一個客觀現實——供樓負擔比率即供樓支出佔大學畢業生收入的比重,已經高達180%,換而言之,有剛性住房需求的年輕人,要用近乎收入的一倍才能夠供得起樓。

當某位特約評論人在寰亞電視大受歡迎的社會動態討論節目中,對此為掙扎在底層的廣大年輕人群體扼腕嘆息後,很快引發了極大的共鳴。

在人們對地產泡沫議論紛紛的同時,報紙上報道了中環的美利樓地段以11億的價格賣給了中銀的訊息,並和置地以接近50億的價格拿下那塊中環僅存的最大地皮,做了仔細的橫向對比。

中銀很快確認了這筆交易的真實性,正式宣佈以11億港元購置美利樓地段,用來建設未來的新總部,首期預付6000萬元,餘款分13年支付,年息6%。

這則貨真價實的訊息,給眾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衝擊,大家不由地紛紛發出疑問,現在的真實地價,究竟是怎麼一個樣子。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買家是中銀,茶餘飯後的談資中,15年後就到1997這個現實問題所佔的比重,自然而然地越來越大。

正當有人發表觀點,指出美利樓地段的交易純屬特例。是港英政_府對中國大陸的一種示好。不能代表目前地產業的真實交易情況。更有評估師給出高達25億港元的售價,以反映美利樓地段應該具備的價值,結果又有報紙登出了一個重磅訊息。

香江地產業的新寵兒佳寧集團,在1980年以接近10億的價格,從怡和那裡買來的金門大廈,之後轉手以超過16億的價格賣給百寧順集團,其中大有內幕,該交易並非佳寧集團所宣稱的一次性現金交易。

佳寧集團這個香江地產業最大的泡沫。其資金來源並非什麼中東財團,而是馬來西亞的裕民財務,並且這家機構違規貸款,沒有對外公示抵押物。

更為重要的是,佳寧集團用來貸款聚斂資金的依仗,只是那些價格越來越低的股票。

不得不說,這些在原本時空裡的未來,被限制為融資融券的金融手段,當下實在為禍不淺,形容為招搖撞騙也不為過。

恒生指數直接大幅度下跌180點的股市反應。說明了業界對此是如何的大吃一驚,

可以這麼形容香江地產業當下階段發展軌跡和原本時空的不同。即還沒有等到1982年下半年的國際貿易衰退,以及9月份的政_治震盪,就被唐煥提前兩三個月,在屁股上狠狠地踹了一腳,踉踉蹌蹌地在崩盤路上加快了速度。

本來香江證監處與合併委員會,正全神貫注地盯著把怡和打得捂著腦袋步步後退的勤和,結果沒想到地產業和股市卻亂成了一窩粥,趕緊委任證券監管專員霍禮義調查佳寧集團的經營狀況,馬來西亞的裕民銀行反應更為迅速,已經派出高層飛到了香江。

在各方手忙腳亂之時,勤和對外宣佈,已經獲得置地20%的股份,要求進入董事會,以參與公司重大事務的決策。

這種趁火打劫,對於那些不希望怡和這個英資代表符號變質的人來講,無異於當頭捱了一棒子。

此時的紐壁堅,便是如此的反應,兩眼發花,耳朵轟鳴,四肢發麻,他簡直都要懷疑自己中風了。

本來按照計劃,怡和翻翻家底,變賣一下產業,還是可以套現一大筆錢的。

但卻沒想到,香江的地產業突然進入了蕭瑟的深秋,其價值紛紛開始滑落。

有跡象表明,怡和與置地的股票,流向勤和的速度明顯加快了,對手發出的公示,便證明了這一點。

如此一來,留給怡和與置地的自救時間,越發顯得迫在眉睫了。

氣急敗壞的西門?凱瑟克,拍著桌子對紐壁堅怒吼,“看看你弄的狗屁連環船結構,置地被地產業的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