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也只能拼命維繫這段關係。

因為此時的法國別無選擇,向英國和德國低頭根本不在選項之中。

至於法國的盟友俄羅斯帝國,則忙於鎮壓國內農民和工人的騷亂,以及各地橫行的革命勢力,根本無暇顧及英德協議的影響。

......

“果然,事情最終還是這樣發展了啊。”

聽到德英談判成功的訊息,謝爾蓋·維特露出一絲遺憾的表情低聲說道。

雖然早在摩洛哥危機時就已有端倪,但最終德國還是與英國聯手了。

對於俄羅斯來說,這無疑是件令人頭痛的事情,畢竟俄羅斯與這兩國的關係從來都不簡單。

儘管俄德因日俄戰爭曾短暫合作,但那終究只是臨時性的聯合,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漢斯·馮·喬那個少年,是否已經預見到這一切了呢?

“但我們現在的問題並不在這裡。”

維特嘆了口氣,看著堆積如山的報告。

儘管竭盡全力進行鎮壓,但遍佈俄羅斯全境的暴動和騷亂依然沒有平息的跡象。

農民和工人固然是個問題,但煽動他們的鼓動者,以及呼籲獨立的波蘭人、芬蘭人等被統治民族,更讓維特焦頭爛額。

“看來,唯有向國民展示俄羅斯帝國的改變,才能平息他們的憤怒。”

也就是說,必須進行改革。

儘管堅信唯有君主專制才是正道的尼古拉二世和俄羅斯貴族們不會支援,但在維特看來,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因為以如今的俄羅斯帝國,根本無法在這風雨飄搖的時代中繼續前行。

至少要設立議會,推行自由主義政策,讓人民喘息,建立憲法秩序,組建立憲政府。

唯有如此,才能部分平息民眾的憤怒,同時將自由主義者等溫和派重新拉攏過來,從而孤立主張革命的極左勢力。

“嗯?”

就在維特構想俄羅斯帝國新未來之時,一份報告映入了他的眼簾。

“哦?”

仔細翻閱報告的維特忍不住發出一聲感嘆。

這份來自薩拉托夫的報告不僅提到成功平息了憤怒的工人和農民,還徹底鎮壓了騷亂。

據報告所述,與那些尚且無法應對混亂、只會慘叫不已的地區相比,薩拉托夫已經恢復了平靜。

過程與結果無比干淨利落,讓維特對究竟是誰如此完美地處理了這件事充滿了好奇。

“讓我看看,薩拉托夫的總督......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Пeтp Аpkaдьeвnч cтoлыпnh)。”

維特仔細查閱了斯托雷平的履歷。

“哈,這可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啊。”

從維特的調查來看,斯托雷平不僅在農業及經濟方面頗有建樹,還是一名出色的行政官。

更重要的是,他在打擊革命分子、維持地方治安方面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這已不是簡單的“有能力”可以形容的程度了。

“沒想到居然錯過了這樣的人才......看來上天還沒有拋棄我們的俄羅斯帝國。”

彼得·斯托雷平。

他不僅是個讓人垂涎的人才,更是如今俄羅斯帝國不可或缺的存在。

“秘書,把這個人帶到聖彼得堡來。”

讓這樣的人才僅僅擔任一個地方總督,無疑是俄羅斯帝國的損失。

就這樣,繼謝爾蓋·維特之後,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位名宰相彼得·斯托雷平,比歷史原本的軌跡更早踏上了聖彼得堡的土地。

這,也可以說是歷史改變所帶來的小小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