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第1/4頁)
章節報錯
【向巴爾幹同盟屈膝的奧斯曼帝國,倫敦和談召開!】
1912年7月
在巴爾幹同盟的猛烈圍攻下,奧斯曼帝國終於支撐不住,舉起雙手投降,宣佈無力再戰,開始與巴爾幹同盟展開和談。
於是,在倫敦,關於如何瓜分奧斯曼帝國的議題引發了激烈的討論——嗯,不如說是爭吵。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各執己見,誰都不肯讓步,而漢斯此行也是為了觀察這場談判的進展。
“歡迎光臨,喬侯爵。”
“好久不見了,格雷外長。啊,那座雕像是斯科特的嗎?”
“是的,這是為了紀念我們英國偉大的探險家。旁邊還計劃立一座阿蒙森先生的雕像。”
格雷外長帶著自豪的眼神看著正在建造的雕像。
不過,若是想起原本的歷史中英國因不願承認斯科特的失敗,而在阿蒙森方面表現得多麼卑劣,這一幕真是讓人忍不住嗤笑。
‘話說回來,我真沒想到斯科特竟然成功了。’
在原本歷史中,阿蒙森因北極點被皮爾裡“捷足先登”,只能孤注一擲地衝向南極。而在這裡,或許是因為畢生夢想已經實現,成功征服了北極,因此對南極探險的執念減弱了許多。
也正因如此,這裡並未發生阿蒙森突然改變航向、繞道南極、搶在斯科特之前抵達極點的戲碼。
於是,就算斯科特依舊像原本的歷史那樣,用馬匹代替狗拉雪橇,但最終還是比阿蒙森更早一步到達南極點。
當然,他終究還是因為體力耗盡而奄奄一息,但幸虧被遲到一步的阿蒙森恰巧遇到,最終斯科特贏得了榮譽,而阿蒙森成為了拯救他的英雄,二人可謂皆大歡喜,各取所需。
“話說回來,奧斯曼帝國與巴爾幹同盟的和談進展如何?”
“哎,和談嗎”
從斯科特抵達南極的事件中回到現實,格雷外長露出疲憊的神情,皺著眉嘆了口氣。
嗯,果然如預想的那樣,倫敦的談判現場已然是一片混亂。
“實際上,奧斯曼帝國倒沒什麼問題。失敗者本就沒什麼發言權。”
“也就是說,問題出在巴爾幹同盟?”
“正是。他們已經開始為戰利品爭得你死我活了。在外人看來,這些國家根本不像盟友,倒像是世仇。”
此話不假。
如果沒有奧斯曼帝國這個共同的敵人,巴爾幹國家們早就已經為了利益而大打出手了——事實上,他們確實一直在相互廝殺。
“再加上奧匈帝國也在主張阿爾巴尼亞獨立,這讓塞爾維亞人幾乎氣得口吐白沫。”
這是奧匈帝國為了牽制巴爾幹同盟背後的俄羅斯帝國而出的一招。
事實上,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阿爾巴尼亞的確獨立了,而塞爾維亞原本想吞併阿爾巴尼亞的計劃落空,對奧匈帝國的仇恨值也因此再次飆升。
當然,自波斯尼亞危機後,奧匈與塞爾維亞的關係早已跌入谷底,此刻哪怕再惡化,也無非是火上澆油罷了。
“不過我認為這場談判不會持續太久——用不了多久,巴爾幹同盟就會自顧不暇了。”
“侯爵這話的意思是?”
“據說奧斯曼帝國內部因戰敗與和談問題,已經焦頭爛額了。”
尤其是關於割讓阿德里安堡——也就是土耳其人所稱的埃迪爾內——給保加利亞的問題,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埃迪爾內何許地也?
它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直至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終結了長達兩千年的羅馬正統。
如今,奧斯曼帝國政府竟然要以割讓埃迪爾內為代價換取和平,這無疑是奇恥大辱,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