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問題尚未解決,尤其是在電訊號的放大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這是無線電開發中的一個重大障礙。

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實現遠距離的順暢語音傳輸,而這將成為無線電實用化的一大阻礙。

“前世偶然在一個關於無線電的紀錄片裡看到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漢斯沉思了一會兒,最終想起了一個詞。

“振幅調製(Amplitude modulation)。”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Am技術。

使用這種技術,就可以解決特斯拉所面臨的問題。

但問題是,振幅調製技術至少需要無線電管(Radio Valve),也就是“真空管”,其中尤以“三極真空管(triode)”為關鍵。

然而,三極真空管在這個時代尚未發明。

從現在算起,三極真空管的問世要等到四年後的1906年。

“發明三極真空管的人,應該是美國的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吧?”

憑藉發明三極真空管,掀起了電子裝置產業的繁榮,被稱為“無線電之父”的人物。

雖然無線電技術的先鋒是費森登,但如果沒有德福雷斯特的三極真空管和使用它的振幅調製技術,無線電的實用化是不可能實現的。

不過,三極真空管的發明者不僅僅只有德福雷斯特一人。

奧地利物理學家羅伯特·馮·利本(Robert von Lieben)比德福雷斯特早幾個月發明了三極真空管並取得了專利。

但馮·利本在發明真空管僅僅7年後便去世了,因而他的真空管未能取得太大進展,最終歷史上真正實現商業化的只有德福雷斯特。

“當然,除了德福雷斯特和馮·利本,還有弗萊明。不過,那傢伙根本不在考慮範圍內。”

以“弗萊明定律”聞名的約翰·安布羅斯·弗萊明(John Ambrose Fleming)將在兩年後的1904年發明三極真空管的前身——二極真空管。

但弗萊明恰好是馬可尼公司的合作者。

而馬可尼是漢斯和特斯拉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因此不可能向弗萊明尋求合作。

“還是先慢慢接觸德福雷斯特吧。如果不行,再聯絡馮·利本。”

沒必要過於著急。

一味追求速度可能會把一切搞砸,穩步推進才是關鍵。

更重要的是,比起無線電,現在還有更需要關注的事情。

備受期待的德意志帝國新型戰艦——第一艘無畏艦的下水儀式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