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之前的坦克專案進展得如何了?”

聽漢斯問起,魯登道夫點了點頭。他正好在參謀本部機動科任職,加上是漢斯的部下,施裡芬退休前特地任命他為坦克開發專案負責人。

“目前還在討論階段,不過很幸運,艾內姆戰爭部長對坦克很感興趣。預算的申請應該會很順利。”

“那就好。”

“嗯,您今天是來見新任參謀總長的嗎?”

“對,不過和我想象的......有很大差距。”

聽到漢斯這麼說,魯登道夫顯然也早已聽聞關於毛奇的各種傳聞,默默點頭表示理解。

然後,他似乎又想起毛奇的樣子,咂了咂嘴。

“我認為應該讓毛奇以外的人擔任參謀總長。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陛下寵愛,他怎麼可能坐上那個位置?”

“可我不也是靠陛下才坐到這個位置的嗎?”

“男爵閣下您是有能力應得的位置。但毛奇......這話只能我們私下說,他連我叔叔的一半都比不上,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

這話並不算錯。

毛奇不滿意原有的施裡芬計劃,自作主張地修改了它,使本就成功機率不高的計劃變得更加混亂。

‘讓毛奇像歷史上一樣一直擔任參謀總長直到一戰爆發,這可不行。’

雖然毛奇莫名其妙對他抱有好感,但無論如何,他缺乏作為參謀長的能力,精神上也很脆弱。

無論怎麼高估他,他也只是個平庸之輩。而一戰這樣的戰爭,寄託了太多東西,不可能交給一個平庸之輩來指揮。

‘據我所知,毛奇在一戰爆發前甚至還因為中風健康狀況變得很差。必須利用這一點。’

實際上,毛奇在被免去參謀總長職位後,病情加重,僅僅兩年後的1916年便去世了。

有人說他糟糕的健康狀況對他的脆弱精神產生了極大影響。因此,無論如何必須在一戰爆發前換掉參謀總長。

比如用已經被自己控制住的魯登道夫。

‘不過魯登道夫到了一戰爆發時,資歷還是不夠啊。’

如前所述,魯登道夫之所以能在一戰期間掌握軍權,是因為他在坦能堡戰役中的勝利讓他成為了戰爭英雄。

而且,指望得到皇帝的支援也不現實,因為威廉二世討厭魯登道夫,即使漢斯推薦他擔任參謀總長,皇帝是否會同意還是個疑問。

“魯登道夫中校,埃裡希·馮·法金漢中校也在這兒嗎?”

“法金漢?”

魯登道夫似乎有些口渴,喝了口香檳,微微歪頭思索後環顧四周。

聽說魯登道夫和法金漢在一戰期間因東線兵力增援問題關係不和,現在看來他們還只是普通關係。

“啊,在那兒呢。不過您找法金漢幹什麼?”

“之前聽皇儲殿下提起過他,這次有機會想見見他。”

漢斯隨口敷衍了魯登道夫,站起身,朝他粗壯的手指所指的方向走去。

埃裡希·馮·法金漢(Erich von Falkenhayn)。

此人於1913年被任命為普魯士戰爭部長,並在戰爭初期因搞砸德軍作戰而失寵,取代毛奇成為德意志帝國參謀總長。

不過法金漢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以至於溫斯頓·丘吉爾都評價他為一戰中最為出色的德軍將領之一。

當然,他在凡爾登和巴勒斯坦戰場上的表現很糟糕。

不過這麼說的話,魯登道夫也曾因軍部獨裁導致國家衰敗,而且漢斯都打算利用魯登道夫了,對法金漢苛責也沒什麼意義。

更何況,法金漢就像魯登道夫在坦能堡取勝一樣,他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