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就在幾天前的4月27日,被保守派奪走君士坦丁堡的青年土耳其黨重新奪回了首都,並廢黜了奧斯曼帝國的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終於為長期動盪的奧斯曼帝國畫上了句號。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保守派起義反對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並屠殺了支援革命的亞美尼亞人,使奧斯曼帝國再次掀起血雨腥風。

當然,要說奧斯曼帝國的苦難就此結束還為時過早。

除非命運女神心血來潮偏袒奧斯曼,否則後年意土戰爭、再下一年巴爾幹戰爭都會如期而至。

“說起來,福克也差不多作為技術人員成長了一層,該讓他試著開發射擊協調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飛機幾乎沒有任何武裝。

因為在空中進行戰鬥時,最有效的武器無疑是機槍,但若交給後方射手射擊,由於飛機在空中高速進行特技飛行,命中率極低;而若在前方安裝機槍,螺旋槳必定會被打碎。

至於安裝在機翼上,這個時代的飛機機翼由帆布製成,根本無法承受機槍的重量。

因此,在世界大戰初期,飛行員們只能在空中進行突兀的手槍決鬥,而英國則嘗試用“短點射降低打中螺旋槳的機率”這種奇怪的方法來開火。

最終,安東尼·福克於1915年解決了這個問題,發明了被稱為射擊協調器的螺旋槳同步裝置。

不過,對於這一點,有說法稱福克像是得到了神的啟示,在48小時內就開發出了射擊協調器;也有說法稱,他是獲得了雷蒙·索爾耶(Raymond Saulnier)安裝在法國飛行員羅蘭·加洛斯(Roland Garros)飛機上不完全的射擊協調器後,才研究出了裝置。

但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早在德國軍方獲得加洛斯裝置的數個月之前,福克就已經帶領團隊著手開發射擊協調器了。因此只要投入充足的時間和預算,在戰爭爆發前完成射擊協調器並非難事。

“更何況,明年1910年,德國還有奧古斯特·尤拉(August Euler)會為世界上首個同步裝置申請專利,或許還能得到他的幫助。”

不管怎樣,雖然比德國晚一些,但法國等其他國家也已開始向軍隊引進飛機,籌建航空部隊,因此他們必須為不久後到來的空戰做好準備。

“不過,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也愈發能真切感受到戰爭的臨近了啊......”

雖然世人仍沉浸在被稱為“美好年代”的和平之中。

所以,現在就盡情享受這所剩無幾的和平吧。

如果現在不盡情享受,恐怕短時間內就再沒有機會了。

漢斯一邊在心中默唸,一邊將蛋糕送入口中。